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飲食誤區 >> “隱性饑餓”危害大 咋應對

“隱性饑餓”危害大 咋應對

  “饑餓”這個詞對現代人來說再不是大事兒,因為隨著物質生活的富足,吃不飽肚子的情況早已一去不返,有些人甚至覺得自己有些營養過剩了。但你意想不到的是,2014年,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明確指出,全球現在約有20億人正遭受“隱性饑餓”的困擾,這已成為威脅人類健康,急需面對的重大問題。

  人餓了,肚子會咕咕叫,提醒我們該吃飯了,一旦攝入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等能量營養素,食物在胃裡膨脹,就能抵消饑餓感,這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饑餓”,即顯性饑餓。然而,食物中還存在一些微量營養素,人體每日需求量很低,即使吃不夠也不覺得饑餓,這就叫隱性饑餓。概括來說,能量營養素缺乏導致的顯性饑餓“吃飽”就能解決,而微量營養素缺乏造成的隱性饑餓必須“吃好”才能應對。

  隱性饑餓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普遍存在。世界衛生組織數據顯示,到2008年,全球因鐵缺乏導致的貧血人口已達到20.3億,碘缺乏人口為19.89億,學齡前維生素A缺乏人口為2.54億,分別占全球人口總數或同組人口的37%、35%和42%。

  在我國,隱性饑餓也一直存在,只是過去人們連溫飽都解決不了,並不關注。比如近日,台灣一項調查顯示,高達99%的島內居民正面臨“隱性饑餓”及其可能導致的健康風險。和過去相比,如今導致隱性饑餓的原因更復雜。

  一方面,生活方式急劇變化。交通工具代替走路、機械設備代替體力勞動以及生活條件的改善,這些都導致身體能量消耗減少,食量隨之下降。但人體對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營養素的需求並未減少,在食量減少時,微量營養素攝入易不足。只是,隱性饑餓因為平時難以發覺而被人忽視。

  另一方面,食物微量營養素含量明顯下降。隨著科技的發展,食物的生長周期縮短,產量提高,但所含的微量營養素也比以前少了。以猕猴桃中維生素C含量為例,1992年測量數據約為1000毫克/100克,現在僅為200多毫克/100克上下。越來越精致的食品加工方式,也使大量富含微量營養素的粗糙部分被人為去掉,比如糧食加工中,大量去除種皮、糊粉層以及胚芽,使膳食纖維、維生素和礦物質大量損失,導致人們飯吃得不少,營養素攝入卻沒見多。


四季飲食飲食常識飲食誤區母嬰食譜食物百科飲食調理保健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