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日常疾病 >> 糖尿病 >> 檢查診斷 >> 糖尿病的分類

糖尿病的分類

  一胖百病生,這句話說得相當正確,人一胖,不僅形象不好,還容易導致我們換上多種疾病,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有先天的遺傳因素跟後天的生活環境因素之分。肥胖就是常見的生活環境因素,因此,對於熱愛健康的人來說,保持體重是一件非常有必要並且正確的事情。

  一、病因

  1.遺傳因素

  1型或2型糖尿病均存在明顯的遺傳異質性。糖尿病存在家族發病傾向,1/4~1/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臨床上至少有60種以上的遺傳綜合征可伴有糖尿病。1型糖尿病有多個dna位點參與發病,其中以hla抗原基因中dq位點多態性關系最為密切。在2型糖尿病已發現多種明確的基因突變,如胰島素基因、胰島素受體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線粒體基因等。

  2.環境因素

  進食過多,體力活動減少導致的肥胖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環境因素,使具有2型糖尿病遺傳易感性的個體容易發病。1型糖尿病患者存在免疫系統異常,在某些病毒如柯薩奇病毒,風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後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破壞胰島素β細胞。

  二、臨床表現

  1.多飲、多尿、多食和消瘦

  嚴重高血糖時出現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狀,多見於1型糖尿病。發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三多一少”症狀更為明顯。

  2.疲乏無力,肥胖

  多見於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發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時診斷,體重會逐漸下降。

  三、檢查

  1.血糖

  是診斷糖尿病的惟一標准。有明顯“三多一少”症狀者,只要一次異常血糖值即可診斷。無症狀者診斷糖尿病需要兩次異常血糖值。可疑者需做75g葡萄糖耐量試驗。

  2.尿糖

  常為陽性。血糖濃度超過腎糖阈(160~180毫克/分升)時尿糖陽性。腎糖阈增高時即使血糖達到糖尿病診斷可呈陰性。因此,尿糖測定不作為診斷標准。

  3.尿酮體

  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時尿酮體陽性。

  4.糖基化血紅蛋白(hba1c)

  是葡萄糖與血紅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反應不可逆,hba1c水平穩定,可反映取血前2個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判斷血糖控制狀態最有價值的指標。

  5.糖化血清蛋白

  是血糖與血清白蛋白非酶促反應結合的產物,反映取血前1~3周的平均血糖水平。

  6.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

  反映胰島β細胞的儲備功能。2型糖尿病早期或肥胖型血清胰島素正常或增高,隨著病情的發展,胰島功能逐漸減退,胰島素分泌能力下降。

  7.血脂

  糖尿病患者常見血脂異常,在血糖控制不良時尤為明顯。表現為甘油三酯、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

  8.免疫指標

  胰島細胞抗體(ica),胰島素自身抗體(iaa)和谷氨酸脫羧酶(gad)抗體是1型糖尿病體液免疫異常的三項重要指標,其中以gad抗體陽性率高,持續時間長,對1型糖尿病的診斷價值大。在1型糖尿病的一級親屬中也有一定的陽性率,有預測1型糖尿病的意義。

  9.尿白蛋白排洩量,放免或酶聯方法

  可靈敏地檢出尿白蛋白排出量,早期糖尿病腎病尿白蛋白輕度升高。

  4診斷

  糖尿病的診斷一般不難,空腹血糖大於或等於7.0毫摩爾/升,和/或餐後兩小時血糖大於或等於11.1毫摩爾/升即可確診。診斷糖尿病後要進行分型:

  1.1型糖尿病

  發病年齡輕,大多<30歲,起病突然,多飲多尿多食消瘦症狀明顯,血糖水平高,不少患者以酮症酸中毒為首發症狀,血清胰島素和c肽水平低下,ica、iaa或gad抗體可呈陽性。單用口服藥無效,需用胰島素治療。< p="">

  2.2型糖尿病

  常見於中老年人,肥胖者發病率高,常可伴有高血壓,血脂異常、動脈硬化等疾病。起病隱襲,早期無任何症狀,或僅有輕度乏力、口渴,血糖增高不明顯者需做糖耐量試驗才能確診。血清胰島素水平早期正常或增高,晚期低下。

  我問過很多人怎麼去預防糖尿病,但是基本沒人可以回答出我這個問題,盡管每個人都或多或少的知道一些能夠導致糖尿病的因素。然而實際上,糖尿病的預防非常簡單。最重要的一點是控制飲食,不要吃太多的富含糖原的食物,以此來保持自己的體重,防止肥胖。

糖尿病飲食糖尿病並發症預防保健治療原則病因及類型檢查診斷臨床症狀基本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