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青少年十大熱門盤點

青少年十大熱門盤點

    現在孩子的身體是不是比以前強壯多了?

  衣食無憂,為什麼還有孩子莫名選擇自殺?

  性騷擾難道只存在於成年人當中嗎?

  素質教育的大旗已經展開,孩子們的學業壓力真的減輕了嗎?

  青春期的孩子和更年期的父母真就水火不容了嗎?

  性教育的尺度是否應該更寬松一點?

  ……

  近日,上海社會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基於在上海300萬青少年中的廣泛調查,推出了當前青少年群落中最受關注的十大熱門問題。記者就此采訪了該所所長楊雄教授。

  1[健康]體能素質全面下降

  如今想在學校裡找個“豆芽菜”身形的孩子,恐怕還真不容易,但要找個身形如水桶般的“強壯”孩子,倒是比較容易。必須承認,現在的孩子身體發育程度是比以前(1995年)高多了,貧血、齲齒的情況也減少了,但是,和身高、體重、胸圍的加速生長形成強烈反差的是,青少年的身體素質沒有增長而是全面的下降。

  體能五項檢測是最有說服力的證明:立位體前屈——7~12歲兒童少年組平均下降0.4厘米,13~18歲青少年組平均下降1.8厘米、19~22歲青年組平均下降2.5厘米;

  立定跳遠——7~12歲兒童少年平均下降1.85厘米、13~18歲青少年平均下降1.75厘米、19~22歲青年平均下降2.3厘米;

  斜身引體、引體向上、仰臥起坐——7~12歲男性的斜身引體平均下降2.1次,13~18歲、19~22歲男性的引體向上水平分別平均下降2.1次與1.9次。7~12歲、13~18歲、19~22歲三個女性組的仰臥起坐,分別平均下降2.6次、1.2次和0.7次;

  長跑——7~12歲男、女性的50米×8往返跑平均水平分別下降6.2秒和7.0秒;13~18歲男、女性的1000米、800米跑平均水平,分別下降9.6秒和12.6秒;19~22歲男女性的1000米、800米跑平均水平,分別下降了20.0秒和15.1秒;

  短跑——綜合水平略有下降。

  除此之外,痛風、高血壓、心血管病等原本不屬於青少年年齡段的病症,如今也出現了,特別是糖尿病在15歲以下人群中的患病率已經達到9%,城市白領青年患脂肪肝約占12.9%。

  2[學業]不降反而越來越重

  自從實施“減負”措施以來,中小學生的課余活動時間明顯增多了。有了自主時間是否就意味著學業壓力減輕了?

  調查發現,孩子們的作業負擔還是不輕。大部分學生每天要花費3個小時的課余時間完成老師和家長安排的學習任務。學生年級越高作業量越大,每天所花時間越長,如有41.2%的高中學生要花2小時,還有23.7%的學生要花3個小時或以上;初中學生的作業量略少於高中生,大多數(61.6%)人平均每天完成作業所需時間是1至1.5小時,只有略多於10%的人要花3個小時或以上;小學生的作業量最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人每天大約只要花半個小時就能完成,54.5%的小學生要花1至1.5小時,不過,還有9.1%的人表示平均每天要花2個小時。學生在雙休日和國定假日花在作業上的時間要比平常多1個小時左右。

  根據中小學生長身體的規律,需要每天睡眠時間為9小時,可是學生的睡眠時間在8小時以內的占48.6%,最少的一晚只能睡6個小時,在9小時以上的僅占51.4%,說明有近二分之一的學生睡眠時間不能適合增強體質、健康成長的需要。

  3[性教育]開放環境下應提倡開放

  在傳統醫療衛生體制中,青春期的少年處於兒科、內科和婦科“三不管”地帶,成為“醫學孤兒”。再由於青少年自身缺乏一定的自制力,成為不安全性行為的高危人群——據上海計劃生育生研所對上海某大學學生調查,在校生中9%的女生、7%的男生承認有性行為,在高年級中,有性行為的比例高達15~20%。

  目前,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已經明顯劃分為正式與非正式兩類渠道。正式教育渠道指家庭、學校與社會主動向青少年提供有關教育,非正式渠道則指青少年自行尋找的方式,如廣播電視、報刊雜志、同事間交流、網絡、碟片及廣告等。青少年現有的生殖健康知識大多是從非正式渠道獲取,調查中,不少青少年人承認性知識來自一些廠家廣告,甚至是來自於牆角、電線桿上的誤導性江湖廣告。即便是這樣他們中有一部分人認為,自己在這方面的信息量已經超過了父母輩。

  據抽樣調查,上海市的未婚先孕者中無避孕知識的占25%,在流動人口中無避孕知識的未婚先孕者比例更高達50%。

  4[消費]已經到了不能不管的地步

  媒體報道,上海一名中學生有個奇怪的嗜好,他每天都要花上幾十塊錢才舒服。沒賺錢時就已經養成了花錢的習慣,這是獨生子女不良教養方式造成的消費特征。很多消費品,如手機,已經將青少年定位為主要目標群了。

  “品味”消費是上海消費界一直高舉的大期,“品位”消費也成了部分青少年的主力追求目標。這類青少年注重的是商品的符號價值而非使用價值,消費的意圖不在於商品的物質性,而在於商品所象征的人的關系和差別性,從而達到一種心理的滿足,以此作為“身份”的象征。一項來自京滬兩市13~19歲青少年的調查顯示,現在的中學校園,耐克鞋、阿迪達斯t恤等名牌商品比比皆是,對名牌表示很喜歡的學生占49%。

  情緒化消費成為“獨苗”們的又一大消費特征。調查顯示,39.6%的中學生是憑一時的沖動買下了自己並不需要的商品,40.1%的人有很多用了不久便不用的東西。對他們來說,消費是一種宣洩,是一種證明存在的方式。

  吸煙,酗酒,觀看成人書籍和影像制品,進行成人娛樂活動等也成了一部分青少年的消費內容之一,這些不良消費,一方面與社會和家庭教育有關,另一方面青少年在消費過程中的不滿意問題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在一項對某高職院1200名學生的調查表明,問卷調查抽煙動機時,38%的學生是“一抽解千愁”。

  5[心理]自殺呈明顯的低齡化趨勢

  上海一位初中女生,因為和媽媽在零用錢上發生了爭執,立即躥上6樓陽台要自殺。樓下年長的看客們很納悶,現在的孩子怎麼這樣輕言生死,是太作了嗎?

  這個孩子不是作,她是認真的,這是青少年心理異常的表現。現在,青少年心理問題的檢出率已經超過12.9%,有嚴重心理問題的“重災區”竟然是小學生。

  專家列舉了以下5種比較普遍的心理通病及其成因,這些都可能引發激情性的自殺行為:

  神經衰弱症:長期精神過度緊張造成,表現為失眠、健忘、疲乏、頭痛頭暈、心情煩躁抑郁、易發怒、易沖動、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學習成績下降等。

  點評:這部分青少年自尊心很強,追求上進,易自我加壓,家庭責任感很重,想盡早經濟獨立,渴望為父母爭氣。他們給自己定的目標往往較高,超出實際,一旦達不到,便陷入無限的自責、愧疚狀態。

  強迫症:該症狀的特點是“意識的自我強迫”與“意識的自我反強迫”同時並存,兩者的沖突導致緊張不安、痛苦。

  點評:這樣的孩子會明確知道自己的反應不正常,但沒辦法改變,他們所表現出的性格特征對大人有一定迷惑性,比如謹小慎微、墨守成規、辦事認真、喜歡過多過細地思考問題、過於追求完美、自制力較弱等。

  焦慮症:患有焦慮症的青少年往往找不到引起焦慮的具體對象和理由,無端感到惶惶不安、心煩意亂,甚至產生恐懼感。同時伴有心悸、頭昏、惡心、手腳發冷等植物神經系統症狀。

  點評:這些孩子的內心深處往往有一種無法解脫、不願正視的心理問題。個性特點方面表現為情緒不穩,自卑多疑,好誇大困難或回避困難,依賴性強、謹小慎微、優柔寡斷、神經質傾向等。

  孤獨退縮症:患此症的青少年女生多於男生,往往情緒消沉、膽小怕事、不願參加集體活動,甚至不願到公開場合去。一旦被迫出現在公開場合,則忸忸怩怩、面紅耳赤、手足無措、語無倫次。

  多疑症:表現為主觀臆測,無端猜疑。

  點評:這些青少年往往性格內向,很少與人交往,非常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從而引起內心不必要的痛苦。

  6[安全]普遍缺乏自我保護意識與技巧

  青少年同樣是性騷擾的受害者,調查發現,這種傷害往往發生於上學、放學路上和課間休息時間,騷擾者以民工、社會閒散人員為主。讓人擔憂的是,很多受害孩子根本不知道如何對抗騷擾,而性騷擾還只是青少年安全問題中的一個小問題而已。

  調查中發現,除火警電話號碼"119"有95%的人知道外,17%的被訪者不知道匪警電話"110",更多的人不知道急救電話的號碼"120",占了48%;對人體發生生命危險的征兆只有13%的人"很清楚";而對於突然受傷或急病的應付"很清楚"的只有8%,1/3以上的人束手無策;對觸電和煤氣中毒的相應知識的了解度,表示"很懂"僅占19%,"不太懂"和"不懂"的約三成;58%的被訪中學生不知道游泳時抽筋該怎麼辦,只有27%的人自稱會做人工呼吸。

  7[網絡]文化挑戰要有好心態

  網絡性心理障礙是指患者往往沒有一定的理由,無節制地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在國際互聯網上持續聊天、浏覽,以致損害身體健康,並在生活中出現各種行為異常、心理障礙、人格障礙、交感神經功能部分失調。該病的典型表現包括:情緒低落、無愉快或興趣喪失、睡眠障礙、生物鐘紊亂、食飲下降和體重減輕、精力不足、精神運動性遲緩和激動、自我評價降低和能力下降、思維遲緩、有自殺意念和行為、社會活動減少、大量吸煙、飲酒和濫用藥物等。

  網絡性心理障礙的發病年齡介於15~45歲,男性占發病人數的98.5%,女性占1.5%。20~30歲的單身男性為易患人群。

  根據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學理論,網絡性心理障礙的起因可追溯到口唇期,嬰兒通過哺乳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並保留了對代表母愛的溫暖、關懷、安全等美好感覺的回憶和思念,而患者通過上網,重新獲得這種從口唇期結束後就似乎消失而又隱藏在潛意識中的滿足感。

  8[犯罪]再度上升

  據上海市愛心基金會對七區37個街道的青少年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在被調查的638名16~18周歲閒散青少年中,3年內刑滿釋放的有71人,解除教養的有44人,被判處侵刑的有44人,暫不起訴的有27人,加在一起共186人,占閒散青少年的29.15%。另有表現差的84人,有嚴重不良行為的23人,有違法行為的15人,有犯罪行為的12人,加在一起共134人,占閒散青少年的21.00%。外還有一部分閒散青少年已接近違法犯罪邊緣。

  新興城區的犯罪問題,特別是青少年違法犯罪問題,也有著其不同一般的新特點和新軌跡。對浦東新區1993年至1998年有關違法犯罪情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發現:青少年違法犯罪對象在全部犯罪對象中所占百分比,有逐年下降趨勢,1993年占62.67%,1998年占46.96%,六年內其下降了15%。但是,其違法犯罪的絕對數卻無明顯減少傾向,始終占總數的一半左右。毒品中,冰毒已經成為青少年吸食的主要毒品。

  9[仇親]代際沖突增大

  許多父母都有這樣的體會:孩子15~17歲時,總愛和父母對著干,這種"作對"情形大約能持續2~3年,且在不同孩子身上表現得強弱不同。精神分析理論把這段青少年時期稱為"仇親期"。然而,往往在這段時期內,父母正處於波動的更年期,於是在獨生子女身上出現的"仇親"現象就分外明顯。

  要解決"仇親"就得先讓家長了解孩子。研究發現,大多數獨生子女的攻擊性需要比較強烈,主要表現在好主動出擊、喜歡公開批評他人、好開別人的玩笑、拒絕與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歡報復、易為小事發怒等。攻擊性需要由許多方面組成,大部分方面具有消極性。同時,富有同情心和較富有同情心的獨生子女占絕大多數(84%)。

  眾所周知,獨生子女的父母對孩子期望值較高,那麼,孩子的成就需要也應該相應較高。然而,研究卻發現,成就需要較強的孩子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少得多。32.5%的孩子在低分組,高分組只有12.8%。只有5.4%的孩子在學習需要的問題上選擇"報答父母或社會需要滿足家長對我的期望"。

  10[民工子女]生存與教育亟待關注

  上海外來流動人口已經超過380余萬,隨之而來的是超過20余萬的"流動兒童",從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遠未完滿解決。

  調查發現,絕大多數的孩子喜歡上學和讀書,他們中有2/3的孩子轉過學,他們的適應性也很強,一般在1個月左右就能適應新環境。在受教育層面上,46.7%流動兒童覺得與上海的孩子相比是有差距的,不同程度上流露出對上海孩子的羨慕甚至是嫉妒。

  在上海接受教育,無論是在民工子弟學校還是公立學校,其收費都比外地欠發達地區要高。對於民工子弟學校的教師,家長反映孩子的分數中有很大的水分,教師的水平不高,有46.2%家長認為由一個教師全科兼任的方式很不合理。

  如果不能對他們加以正確的引導,給以公平向上流動的機會,若干年後,這些孩子很可能成為社會不穩定的隱患。

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