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四季飲食 >> 冬季飲食 >> 冬季湯補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冬季湯補需要注意什麼問題

  冬季歷來被中國人視作“進補養身”的最佳時節。除了藥補,更多人推崇用“食補”來御寒和改善體質,“喝湯進補”是最常見的一種食補方式。

  喝湯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很多人勤於煲湯,卻不知道喝湯的諸多禁忌,也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樣的湯。

  喝湯是有講究的。不要以為湯水營養豐富就萬事大吉,更不要以為每種湯水都老少皆宜,不適合的湯水,不但對身體無益,更可能引爆潛在的健康危機。要讓喝湯真正起到強身健體、進補養身的作用,你首先應該知道哪些湯該少喝為妙。

  少喝單味湯 葷素搭配應均衡

  有的人為了保持湯汁的純正和鮮美,喜歡用單一食物熬肉湯,如清炖母雞湯、排骨湯、魚湯等,或者熬制單一的蔬菜湯或者菌湯,如白菜湯、蘿卜湯、冬瓜湯等。但這樣的單味湯往往營養成分失衡,專家提醒應盡量少喝。

  據健康863網的營養專家介紹,常喝單味肉湯,不僅易使人口舌生膩,其中的高蛋白質、高脂肪還易致人體營養過剩,內燥上火。而單一的蔬菜湯或者菌湯,有清熱作用,一般對人體沒有太大負面作用,但若經常喝這些素湯,會加強人的利尿功能,頻繁的小便可能會把人體有用的津液也排出體外,造成“劫津”現象,陰陽失衡。

  健康提醒:冬季干燥,葷素搭配才能讓人體寒熱適當,營養均衡。用幾種動物與植物性食品混合煮湯,不但能讓湯水味道更加鮮美,也使營養成分更全面、更均衡,能起到互相補充的作用。

  少喝肥膩的湯 謹防高血脂和痛風

  不少人為了保證湯汁的營養,喜歡用高脂肪、高熱量的肉類作為煲湯的主要原料,比如老母雞、肥鴨、豬蹄等,有的人甚至還會加入一些高脂的動物內髒一起熬制,以求達到最佳“補身”效果。

  專家指出,這樣的高脂肉湯,固然營養豐富,對人體有一定的滋補功效,但湯中的油脂、膽固醇和嘌呤含量都非常高,不僅會增加胃腸負擔,可能導致消化道疾病,而且還易致肥胖、人體血脂升高,對心腦血管健康不利,並導致痛風患者和尿酸高者的病情惡化。

  健康提醒:冬季寒冷,人們大多“多食少動”,不容易消化高脂食物。個人喝肥膩肉湯應適量,並最好在炖湯的過程中將多余的油脂撇出來,在喝湯時也應注意將表面浮油撇去,喝余下的清湯。而肥胖人士、老年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痛風病人和血尿酸濃度高者尤應少喝高脂肉湯,這些特殊人群可選擇瘦肉、兔肉、鮮魚、蝦米等低脂肪肉食來做湯料。

  少喝藥理不明的湯 當心虛實相沖

  現在不少人喜歡在煲湯時加入各種藥材,認為這樣熬制出來的湯不但能進補,還有利於治病。但煲湯的藥料有寒熱之分,如果個人不明藥理,不加辨識就喝,很容易造成虛實相沖,對人體有害無益。

  專家指出,現在常被用於煲湯的藥材有野生菌類、靈芝、人參、當歸、蟲草、天麻等等,種類豐富繁多。而家庭熬制時,由於藥理知識相對匮乏,未必能周全考慮到每一個家庭成員的體質是否適合,常常是一鍋補湯,一家大小都享用,完全沒有意識到盲目進補可能帶來的嚴重危害。

  健康提醒:藥膳滋補學問很多,並不是名貴中藥放的越多,滋補效果就越好。不明藥理的湯,個人應盡量少喝,尤其是慢性病患者,絕不能不問寒熱虛實,盲目進補。家庭煲湯選用藥材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分清寒熱虛實,方能有助於身體健康。

  少喝熬得太久的湯 煲湯時間有講究

  很多人煲湯都強調“細熬慢炖“,認為熬湯時間越長,從動物骨骼中熬出來的營養物質就越多,味道也更鮮美。其實這是一個必須糾正的認識誤區。事實上,熬湯的時間太長,不但會破壞湯汁的營養,更可能有損人體健康。

  專家指出,綠色蔬菜中的維生素C,遇熱極易被破壞,一般煮20分鐘左右就所剩無幾。 如果熬湯的時間過長,蔬菜中的鉀含量和草酸鹽還會升高,對慢性腎病患者的健康尤其不利,可能導致腎結石等疾病的發生。同時,動物骨骼中所含鈣質不易分解,長時間熬制不但無助骨骼內的鈣質溶化,反而會破壞骨頭中的蛋白質,並使嘌呤含量增高,易引起高尿酸血症或痛風發作。

春季飲食夏季飲食秋季飲食冬季飲食四季飲食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