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四季飲食 >> 四季飲食 >> 寒衣節禁忌

寒衣節禁忌

寒衣節禁忌

1、焚燒寒衣的禁忌

焚燒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墳前進行,講究在太陽出山前上墳。有的地方習慣在門前焚燒祭物。雁北許多地方及晉中的平遙等縣,傍晚婦女要在門外放聲大哭。臨縣舊日傳有一詩:“粘紙成衣費剪裁,凌晨燒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聞悲聲順耳來!”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對其傳說效應提出了質疑。兒女們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滿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換穿常服。先人的遷墳合葬等儀式,民間也總是習慣在十月一日進行。

寒衣節禁忌

2、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濟。

為親人送寒衣的同時,另外再焚燒一些五色紙,以打發那些無人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搶先人們的財物。五色紙一般在文具店買就行,燒的時候用棍子撥到圈外去。上墳,表達哀思。

3、上墳的禁忌

身體欠佳的人不要去墳地;老人孩子不要去墳地;路上遇到不順的事不要去墳地;天黑以後不要去墳地;不要在墳地嬉笑游戲;不要在墳地有不敬的言語;不要在墳地方便解手;離開時不要回頭。

寒衣節吃什麼

1、寒衣節吃面條

民間在十月一日,不僅要為亡人送寒衣過冬,就是生者也要進行一些象征過冬的傳統活動。民間改善生活,山區興吃荞面、莜面。寒衣節吃面的習俗習俗由來已久。冬季中午吃一碗營養搭配合理的面條是不錯的選擇。平時應酬較多的人,喝酒後最宜吃碗陽春面,不僅解酒,還能起到養胃補身的功效。

寒衣節禁忌

2、寒衣節吃紅豆飯

後人把十月初一當悼亡節來過時,以紅豆飯為奠。迄今江蘇大豐一帶還有個傳說,大意為:從前有個放牛娃,因與地主抗爭,被地主砍死,鮮血把撒在地上的米飯染得通紅。這一天正是十月初一。此後,窮人在十月初一都要吃紅豆飯紀念他,尚有童謠為證:“十月朝,看牛娃兒往家跑;如若不肯走,地主掴你三犁擔子一薄刀。”

3、寒衣節吃逆糍

在惠州傳統的風俗中,“十月朝”是一個傳統的節日,是牛的生日,也是惠州傳統的祭牛節。在這一天,惠州人要吃一種叫“逆糍”的傳統食品。惠州人認為,牛為人類辛勤勞動了一年,要慰勞慰勞牛。

4、寒衣節吃糍粑

“十月朝,糍粑碌碌燒。”這是一句客家俗語,說的是每年農歷十月初一,家家戶戶都會制作糍粑。十月初一恰逢秋收完畢,勤勞的客家人會把新收的糯米打成粉,搓糊蒸熟後,以糯米為皮,加入花生、芝麻、糖等餡料,做成應節食物糍粑,以慰勞一家老少,慶賀豐收。

5、寒衣節吃餃子

洛陽有話雲:“十月一,油唧唧。”意思是說,十月初一這天,人們要烹炸食品,剁肉、包餃子,准備供奉祖先的食品。桓台居民多是用“煎餡食”祭祖。

寒衣節禁忌

寒衣節的傳說

1、孟姜女千裡送寒衣

給死人送衣服這一習俗,據說是由孟姜女首開先河。據傳說,孟姜女新婚燕爾,丈夫就被抓去服徭役,修築萬裡長城。秋去冬來,孟姜女千裡迢迢,歷盡艱辛,為丈夫送衣御寒。誰知丈夫卻累死在工地上,並被埋在城牆之內。孟姜女悲痛欲絕,指天哀號呼喊,感動了上天,哭倒長城40裡。她最終用咬破手指“點血入骨”的方式找到了丈夫屍體,並用帶來的棉衣重新裝殓安葬。由此而產生了“寒衣節”。

2、蔡倫大嫂的促銷手段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十月一,燒寒衣”起源於商人的促銷伎倆。而這個精明的東漢商人,乃造紙術的發明人蔡倫的大嫂。蔡倫造紙出名後,其兄蔡莫仿造之,因質量不及蔡倫所造之紙,故常常積壓。為將積壓的紙銷出去,蔡莫之妻慧娘想出一個辦法:一天,她佯裝死去,躺在棺材裡,蔡莫悲痛欲絕。

3、朱元璋“授衣”傳說

農歷十月在古代是一個重要的月份,此時正是稻谷收獲進倉之際,“是月也,天子始裘”(《禮記·月令》),天子以穿冬衣的儀式,昭告庶民:冬天已經來臨。相傳,明初朱元璋在南京稱帝,為了顯示順應天時,他在十月初一這天早朝時,行“授衣”之禮,並把剛收獲的赤豆、糯米做成熱羹賜給群臣嘗新。南京民諺曰:“十月朝,穿棉襖,吃豆羹,御寒冷。”“寒衣節”由此而來。


春季飲食夏季飲食秋季飲食冬季飲食四季飲食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