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食物百科 >> 鳓魚

鳓魚

  什麼是鳓魚呢?鳓魚味鮮肉細,營養價值極高,其含蛋白質、脂肪、鈣、鉀、硒均十分豐富;鳓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

  鳓魚的詳細介紹

  鳓魚也稱作力魚或肋魚,屬鲱科,體呈橢圓形,側扁,腹部邊緣尖削,有如鋸齒狀的稜鱗,身披圓鱗,無側線,背鳍和腹鳍均短小,尾鳍呈深叉形,體側為銀白色,背部黃綠色,背鳍和尾鳍淡黃色,一般體長40厘米,體重500克左右,最大的可達49厘米,重1公斤左右,鳓魚為近海洄游中上層魚類,我國沿海一帶均有分布,其洄游季節性較強,游泳迅速,對溫度的反應敏感,在水溫低時,它們都在近海水域棲息,當水溫升高則靠近沿岸活動,每逢春、夏季,它們成群結隊地游到河口沿海產卵。

  鳓魚的食療功效

  鳓魚性平、味甘;具有養心安神、健脾益胃、滋補強壯之功效;治慢性腹瀉,心悸怔忡。

  鳓魚的營養價值

  鳓魚味鮮肉細,營養價值極高,其含蛋白質、脂肪、鈣、鉀、硒均十分豐富;鳓魚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對防止血管硬化、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大有益處。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適宜體質虛弱,營養不良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食用;適宜小兒及產婦食用;

  2. 凡患有瘙癢性皮膚病者忌食;患有痛症,紅斑性狼瘡,淋巴結核,支氣管哮喘,腎炎,癰疖療瘡等疾病之人忌食。

  食物相克

  吃魚前後忌喝茶。

  加工方式

  鳓魚肉白質鮮,味似鲥魚,除鮮食外,還可腌制加工成鳓魚鲞,其中以三次精鹽加工的三鮑鳓魚為最佳,是岱山的著名海產品。

  其它相關

  鳓魚在中國漁業史上是最早的捕撈對象之一,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據山東省膠縣三裡河“新石器時代”的遺址中,多次在墓葬中發現鳓魚骨頭,以及在廢坑中還有成堆的鳓魚鱗片,都說明那時候古人已在海上捕鳓魚,不僅活著的時候喜歡吃,死後還要把它作陪葬品。因而在古代文獻中,不乏有關鳓魚的記載。如:宋代《雅俗稽言》上有說:“鳓魚似鲥而小,身薄骨細,冬天出者曰‘雪映魚’,味佳,夏至味減,率以夏至前後以巨艘入海捕之”。如:明代《本草綱目》所述:“鳓魚出東南海中,以四月至,漁人設網候之,聽水中有聲則魚至矣,有一次二次三次乃至,狀如鲥魚小者,細鱗,腹下有硬刺,如鲥腹之刺,頭上有骨,合之如鶴喙形,干者謂之“鳓鲞”,吳人嗜之。肉甘平無毒,主治開胃暖中,作鲞尤佳。”可見古人已把鳓魚作了較詳實的記載,並稱其狀如鲥魚。經近代魚類學者分析研究,確認鳓魚與鲥魚同屬於鲱形目,鲱科,本來它們就源於一族。人們可能會問:鳓魚生活於海洋,而鲥魚卻在淡水中成長,又怎麼會出自同一個祖先呢? 這就要追溯到億萬年前的太古時代,在地球表面出現了多次裂變,使海峽和江河逐漸形成或擴展,海水溫度、水質及生物類群隨之發生了無可避免的變化。作為海洋生物主體的魚類,在這巨大而漫長的變化中,通過移居和混合,發生著生態、生理,甚至外形上的演變。鳓魚原來是太平洋西北部的近海洄游性魚類,後來由於受到水溫變化及餌料生物的影響,逐漸向南部海域及沿岸江河移動,有些受著潮汐和江河急流的誘導,從河口逆流而上,尋找適宜的產卵場所,作為季節性的生殖洄游。它們的後代在江河中孵育成長,漸漸適應於淡水中生存,久而久之,使它們發生了形態和內部結構上的某些變化,最終成為定時定向的溯河性洄游魚類,即取名為“鲥魚”。

四季飲食飲食常識飲食誤區母嬰食譜食物百科飲食調理保健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