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急救 >> 急救對象 >> 兒童急救 >> 小兒高燒 家庭處理方法

小兒高燒 家庭處理方法

  如遇高燒有陣陣痙攣,或以往有高熱驚厥史的小孩,在來醫院就診前,一定想辦法先降體溫,包括物理及藥物降溫,必要時預防性口服鎮靜劑,如魯米那或安定等。如果在家裡或在送醫院路上發生了抽搐,家長要保持鎮靜,盡量讓小孩平躺,頸稍後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也可以按壓人中穴,如驚厥後呼吸停止則應立即施以心肺復蘇處理並盡快送醫院。

  院前緊急處理

  藥物方面可口服布洛芬(如美林等)和對乙酰氨基酚(如泰諾林等);中藥降溫制劑有兒感退熱靈、新雪丹等。如經濟條件較差也可口服傳統藥阿司匹林,但應注意其胃腸道反應及瑞氏綜合征(由髒器脂肪浸潤所引起的以腦水腫和肝功能障礙為特征的一組症候群,又稱腦病合並內髒脂肪變性綜合征。多發生在6個月~15歲的幼兒或兒童,平均年齡6歲,罕見於成年人)等副作用。

  給發熱小孩創造一個適宜降溫的環境也很重要。熱天可打開空調,室溫控制在28℃以下。很多家長認為發燒的小孩不能吹空調,其實也是錯誤的。當然,應注意空調溫度不宜過低,以避免小兒著涼感冒。如果為高燒,服用退燒藥後仍未降溫,可用溫水洗澡,利用體溫與水溫之間的溫差來達到降溫的目的,這種方法常常是快而有效的方法,但水不能太熱,以免達不到所需的溫差;也可用30%~50%酒精或用白酒擦浴,一般擦額部、腋窩和發燙的手足心,不主張擦胸、背部及腹部。

  小兒高燒應多次少量喂水,以補充因脫水引起的血液循環不足,便於表皮毛細血管充盈,使體內的熱易於通過血循環散發。當熱退後汗多時,及時用干毛巾擦干,背部墊上干小毛巾以免風吹受涼。因為低熱對小孩抵抗疾病有好處,可以增加血循環,增強免疫細胞功能,所以一般體溫在38℃以下不必太積極地降溫,但應密切觀察並注意伴發症狀。

  正確的家庭處理

  面對小兒高燒,很多家長推行“捂汗法”,認為大汗一出熱就退了。在兒科門診時常常會遇到高燒的小孩,有時甚至是大熱天,家長用被子捂得小孩滿頭大汗。還有的認為發熱小孩怕涼、怕風,這些認識和做法都是錯誤的。小兒體溫調節不穩定,“捂汗法”常常捂不出汗,反而越捂體溫越高,常常捂出抽搐來。小孩在發熱初溫度上升期可能怕風、寒顫,但隨後溫度達高峰,全身毛細血管擴張、毛孔打開、汗腺分泌,散熱加快。這時,小兒不應怕風、怕驚,醫生甚至采用冰敷、冰水灌腸等方法降溫。

  錯誤的家庭處理

  高燒可使小兒呼吸增快、散熱過多,引起脫水;可致循環衰竭,表現為頭額發燙而四肢冰涼,尿量減少,甚至休克等。高燒還可引起電解質代謝紊亂而致低鈣驚厥等。此外,小兒高燒還可能是某些急性疾病的早期表現,如不及時到醫院就診就有可能延誤診治。

  小兒發熱,尤其是高燒,可能干擾小兒體內環境的穩定,如不及時處理,最嚴重的後果就是驚厥,俗稱抽搐。高熱驚厥常見於6個月到3歲,平時體質較好的小兒,常發生在病初(發病24小時以內),多為全身性大發作,表現為不自主抽動、意識不清,持續時間數分鐘以內。如不及時降溫處理,驚厥還會再次發作。

  高燒的後果

  小兒發生疾病,特別是各種感染很容易並發發熱,是常見症狀之一。一般小兒測腋窩溫度>37℃稱為發熱,37.1℃~38℃為低熱、38.1℃~39℃為中熱、>39.1℃為高熱,也就是俗話說的高燒;還有一種發熱表現為一晝夜體溫波動在1℃以上。小兒發熱一般表現為面色通紅,熱退時出汗等。有些情況下,如被蓋捂得太多太緊、大熱天剛從戶外回來、小孩剛有劇烈的活動等,立即量體溫都會暫時升高。這些情況不能算發熱,應在適宜環境下休息15分鐘後再量體溫。

  發熱是人體對致病因子的一種全身性反應,適當的發熱對抵抗疾病是有好處的。但是小兒高燒會導致驚厥等不良後果,應及時發現及時處理。然而,由於知識的缺乏,許多家長對此卻存在誤區,或者是不夠重視,或者過於緊張,這都會對小孩帶來不利的影響。

老人急救孕婦急救兒童急救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