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急救 >> 災害急救 >> 地震災害 >> 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

  地震預報是對未來破壞性地震發生的時間、地點和震級及地震影響的預測,是根據地震地質、地震活動性、地震前兆異常和環境因素等多種手段的研究與前兆信息監測所進行的現代減災科學。地震預報技術是從地震監測、大震考察、野外地質調查、地球物理勘探、室內實驗研究等多方面對地震發生的條件、規律、前兆、機理、預報方法及對策等的綜合技術。

  地震預報的三要素指發震時間、地點和震級。《中國地震預報概論》(梅世蓉、馮德益等著,地震出版社1993年版)談到的地震綜合預報五階段工作程序僅包括表中後五項:即地震形勢預測、年度地震中期預報、地震短期預報、地震臨震預報與震後預報。

  震後地震趨勢判定(震後地震趨勢預報)——指對社會產生影響的地震發生後,對受其影響地區近期內地震活動形勢的分析結果,包括對震後不會再發生破壞性地震的無震預報,也包括對震後強余震或更大地震的預報。我國根據觀測到的大量前兆異常資料及一系列預報地震的經驗,逐漸形成了“長(數年至一二十年)、中(一到數年)、短(數月以內)、臨(數天至幾十天)”的漸進式預報模式;采取“震源形成及演變過程的追蹤與區域應力場變化的動態監測相結合”的工作方式;用“條、塊、帶、源、場、兆、觸、震逼近思想”,進而研究了地震預報的判據、指標、方法以及技術程序。

  在中國,一批(1970年代)年輕的中國地震工作者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包括充分利用歷史文獻記載和“取象比類”的方法等),取得遙遙領先國際的科研成果。例如,耿慶國根據歷代(包括1956-1970年)大旱與地震關系的統計,發現“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區,震前1-3.5年往往是旱區。旱區越大,干旱時間越長,相應的震級越高”的統計規律(公元512年-1879年中國大旱後2-3.5年,發生了7次7.5-8級大地震)。

水災害火災害地震災害災害急救文章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