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老人心理 >> 空巢老人:如何讓他們安享晚年?

空巢老人:如何讓他們安享晚年?

  10月9日,天空下著蒙蒙細雨,在重陽節來臨之際,來自江海區的20多位農村“空巢老人”聚集在一起喝早茶、游東湖。對於這些老人們來說,這樣的活動顯得有些特別,因為他們當中有的十幾年未進過城區。

  “空巢老人”,一般指子女離家後的中老年夫婦。但在江海區,義工將其定義為“無兒無女的老人”。“他們有的沒有結婚,可能是五保戶,有的是低保戶,但都有一個共同點,是獨居老人。”據江海義工聯秘書長許少芬介紹,江海區由於農村地區多,可以說是此類“空巢老人”聚集較多的區,“尤其在外海”。據統計,江海區這樣的“空巢老人”有280人。

  -現狀

  艱苦的獨居生活

  10月份天氣轉涼,66歲的吳大昌終於能回到自己的屋裡睡覺。在這個漫長炎熱的夏天,他晚上都睡在距家不遠的寺廟門口,只因“家裡沒水沒電”。自從侄子建了房子搬出去住後,他一直一個人住在上百年的老屋。最讓他頭疼的是,居住環境殘舊,水電也不通。“十幾年來都這樣。”他說,“反映過,但聽說很難修,最後不了了之”,所以他也不理了。

  現在每隔兩三天,他就到附近挑水。“煮飯用不了多少水,就是洗菜用水多。”因此,他基本都是在外面大排檔解決三餐。雖然習慣了沒水沒電,但是酷熱夏天裡實在難以入眠,只能到外面睡。“寺廟門口那裡有帳蓬,不怕霧水打濕,我用四張凳子拼起來睡。”他說話的語氣十分平和。

  “每天晚上八點多就睡,早上四五點就起床,每餐都要喝幾兩紅米酒,偶爾到中心市場幫侄子賣魚,拿些‘小費’,有空的時侯就到鎮上的‘老人之家’看看電視。”這便是老人家的生活。

  他在“老人之家”相識的鄧傑權,顯得穩定些。他每天都會一個人做飯。今年中秋,他拿著民政局送來的一盒月餅一個人過了節。65歲的他精神狀態很好,平日裡,常常到“老人之家”打打牌、看看電視。在旁人眼裡,他還是個“文化人”,認識些字,但是他卻總是看不懂賬戶裡的補助費,“補貼的數目經常不一樣”。可這些一般拿來跟同伴聊過後也沒有過多理會,一直守著“多有多用,少有少用”的原則。聊天中,他給人感覺是淡定,只是提到家和家人,他便會突然沉默不語。

  想進敬老院而不得

  沒有“養兒防老”,沒有豐富的業余生活,這些來自農村的“空巢老人”,不但生活條件艱苦,而且總讓人感覺游離在生活之外。隨著年齡增加,有些人也開始著急自己的養老問題。

  家住外海的龔新宜,今年66歲,一共五兄弟,如今只剩下三兄弟,而且三人都未婚。分家後,三兄弟各自過上獨居生活。一年前,聾耳的三哥龔新發申請獲得批准,進入了外海敬老院。年近80歲的大哥龔新華也搬去與侄子一起住,只剩龔新宜仍一個人生活。

  “我也想進敬老院,但是現在好像不收了,條件也不符合。”現在的他也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雖然平時三兄弟聚少離多,但自從三哥進敬老院後,他的觀念也在改變,“在那裡包吃包住,總比一個人煮飯、吃飯好”。

1 2 下一頁

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