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小小年紀孩子為何總郁悶

關注青少年心理健康:小小年紀孩子為何總郁悶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衛生日,今年我國的宣傳主題簡單而鮮明:關注兒童青少年精神健康———快樂心情,健康行為。

  據了解,今年之所以取此主題,是因為據世界衛生組織的估計,2020年以前全球兒童精神障礙會增長50%,成為最主要的5個致病、致死和致殘原因。目前,在我國17歲以下兒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萬人受到各種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專家們呼吁,關注兒童青

  少年心理健康刻不容緩。

  孩子,你為什麼總是“郁悶”?

  如今,“郁悶”竟成為不少孩子的口頭禅。在衣食早已無憂的今天,他們為什麼感受不到幸福,體會不到快樂?在通訊越來越發達的今天,孩子們為何依然感到孤獨和郁悶?

  兒童青少年面臨的心理問題主要有5個,包括行為問題、情緒問題、學習障礙、人際關系問題和精神疾病。其中,行為問題占到20%—30%,情緒問題占20%。兒童青少年的情緒問題是以焦慮、恐懼、抑郁、強迫等症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組疾病。如非常常見的學校恐懼症,幾乎每個孩子在一定階段都會出現這種恐懼反應。

  所謂兒童行為問題:是指在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上都超過了相應年齡所允許的正常范圍的異常行為。其廣義上包括行為和情緒兩個方面,行為問題如說謊、逃學、偷竊、攻擊、不聽管教、離家出走等,情緒障礙如焦慮、恐懼、抑郁和人際交往困難等。兒童行為問題不僅影響到他們的生長發育和社會化過程,還可能導致其成年時期發生適應不良、精神疾病和違法犯罪。研究發現,與兒童行為問題有關的主要危險因素依次為家庭矛盾沖突多、情感交流差、父母社會經濟地位底、寄養或全托、兒童出生時(後)疾病、精神病家族史和母孕期疾病。

  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類:一是行為問題,這是最輕的一類心理偏常,多發生在年齡較小的兒童身上。二是人格缺陷,比如自卑、沖動、敏感多疑、交往障礙、偏執等。三是心理障礙,主要是學校適應障礙、考試綜合征、神經衰弱等。四是心理疾病,如兒童多動症、抑郁症、癔症、精神分裂症等,往往是兒童與青少年多發的心理疾病。

  專家提醒:如果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孩子出現比較嚴重的異常表現,要及時去看精神科醫生。這些異常表現諸如:注意力分散,多動,易沖動;對立師長,處處違抗,難於管教;對網絡或某種癖好成瘾,類似吸毒;多門主課不及格,閱讀、計算困難;精神緊張,焦慮不安,無事自煩;孤獨自卑,憂郁苦悶,懶於交往,情緒低落;興趣變淡,欲望驟減;不易入眠,多夢易醒等。

  令人心痛的數字

  目前,我國兒童青少年行為問題檢出率為6%-22%,保守估計,全國約有三五千萬名兒童青少年存在不同程度的行為問題,且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對北京地區學齡前兒童的抽查顯示,1993年兒童行為問題患病率為10.9%,2003年則增加到18.2%。

  上海的一項調查發現:有24.39%的孩子曾經有一閃而過的“活著不如死了好”的想法。在有自殺閃念的孩子中,15.23%的人曾經認真考慮過自殺。5.85%的孩子曾經有過自殺計劃,其中實施自殺而未遂者達到1.71%。但是,絕大多數父母對此一無所知。

  伴隨著網絡的普及,“網絡成瘾症”成為青少年新的精神疾病。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網絡成瘾症”發病率高達15%。

  天津8歲至15歲的中小學生人群中有抑郁心境的占15.1%,其中男孩比例高於女孩,而處於12歲和15歲小學、初中畢業班的孩子比例最高,分別達到25.8%和 22.2%。

  在心理咨詢門診中,讓人擔憂的是,病人年齡已突破傳統認為的“12歲危險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

  誰讓孩子不快樂?

  家庭教育:忽視性格培養,溝通存在問題,過分關愛

  如何讓孩子擁有快樂的心情、健康的行為?廣州市腦科醫院從事兒童心理研究的殷青雲博士認為,這意味著首先要培養孩子健康的性格,即能合理、積極地處理人際關系,處理遇到的挑戰、壓力、挫折。一個懂得如何看待挫折的孩子,是不會因一次考試失利就輕言自殺。而孩子性格塑造最關鍵的就是在於孩童時期的家庭教育。現在的研究發現,50%的兒童精神障礙問題來自家庭,甚至成人的精神問題都可追溯到兒童期的家庭問題。

  近年來,素質教育提得很多,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心理醫生尹平認為,家長們把“素質教育”理解為“技能教育”,投入相當大的精力讓孩子學鋼琴,學舞蹈,以期他們能夠快人一步掌握更多技能,真正的素質教育應當是對孩子“健康人格”的培養,這才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因素,而性格培養卻往往是中國家庭教育最為忽視的。

  “我根本不知道她在想什麼?”一個心焦的母親向醫生抱怨。殷青雲說,這句話是在日常接診中最常聽到家長們說的。家庭教育應首先建立在孩子有問題能隨時向家長講出來,這第一個“溝通”關,很多家長過不去。>>

   1 2 3 下一頁

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