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行為保健與心理惰性

行為保健與心理惰性

    隨著醫學從生物醫學向心理、社會醫學轉軌,行為保健便應運而起。
    美國疾病防治中心提出的行為保健的口號是:“不吸煙、少喝酒、合理飲食、經常鍛煉,普遍增壽10年!”
    遺憾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有些人,明明知道煙中含有尼古丁等致癌物質,卻仍樂此不疲;明明知道血液中酒精含量只要達到0.1%,就會出現行為障礙和言語障礙,卻仍貪杯不休;明明知道
“五味之過,疾病峰起”,卻仍獨鐘於膏粱;明明知道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生命在於運動,卻仍懶於踢腿伸腰…這些,都是為什麼?一言以蔽之:心理惰性。
    所謂心理惰性,說白了,就是一種不想改變不良嗜好和不良習慣的苟且偷安行為。由於不良嗜好和不良習慣對健康的侵害是潛移默化的漸進過程,加上健康因素的絕對中往往存在著一些非絕對性現象,就為人提供了僥幸的心理基礎,此其一。其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個人不良嗜好與不良習慣的形成,是日積月累的過程,並已成為其生活方式的一部分,一朝被改變或被破壞,便會感到不適,甚至痛苦。僥幸心理與人類趨樂怕苦心理的糅合,構成了不想棄舊圖新傾向,這就是心理惰性的機制。
    心理惰性,往往伴隨著這樣兩種心理劣根性:一是認知膚淺,健康時很少考慮來日可能罹患疾病;二是意志薄弱,也曾決心矯正,但熱了一陣後,當誘因再次出現時,便抵擋不住誘惑,故態復萌。克服心理惰性,貴在堅持。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