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易誘發一夜情的四大心理根源

易誘發一夜情的四大心理根源

  今年,你命犯桃花嗎?當你桃花朵朵開的時候,你把自己的戀情歸為哪一類呢?你知道你的戀情背後的心理需求嗎?希望你在心理專家的引導下對號入座,從而緊緊掌握“愛情可持續發展”的核心動力。

  “一夜情”的欲望乃是人之常情

  “一夜情”泛指男女雙方在特定情境下因為一時的感覺、沖動、愛慕或排遣寂寞的需求而發生性行為。美國社會學家約翰對“一夜情”下的定義是:基於人類動物性吸引而發生的性行為,它忽略了戀人相處時應遵守的規范,例如性格、品質、修養等。“一夜情” 與嫖娼的本質不同在於,前者是為了男女雙方的性與心理的欲望滿足,而後者則是為了一方的性欲望滿足,它本質是一種金錢交易。

  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論,“一夜情”的欲望源自“本我”的呼喚,是人性本能的流露。弗洛伊德曾在《一個幻覺的未來》中指出,“人是一個受本能願望支配的低能弱智的生物。”所以,渴求“一夜情”,乃是人之常情。而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性愛是人類的原始需求滿足,是隨時隨刻存在的,也是沒有選擇的;而情愛則是人類高層次的精神追求,是在特定情況下發生的,也是有選擇的。馬斯洛曾言:“人類區別於動物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他有自制力。”所以,心動不等於行動,人在大部分條件下,都能克制“一夜情”的沖動欲望。

  “一夜情”:從小眾的“高端”走向大眾的“低端”

  根據相關心理學與社會學的研究,性誘型約占六成,報復型約占兩成,迷惑型和暗示型各約占一成半左右。教育程度比例上,社會學家李銀河曾說,“一夜情”在工業社會、都市社會應該是一種普遍現象。的確,無愛情與婚姻約束的“一夜情”,只要是兩廂情願,不傷害他人,不影響社會,當不能算違反倫理道德;但是有愛情與婚姻約束的“一夜情”,則會對愛情與婚姻另一方造成不同程度的傷害,會給家庭乃至社會帶來嚴重的後果。

  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提出,“一夜情”在學歷高者身上比較普遍,因為它主要在網上傳播,同時越是高學歷的人,就越能為自己的行為做合理化解釋,從而獲得心理的平衡。北京林業大學心理學家朱建軍也指出,就自己接觸的人群來看,發生“一夜情”者以社會白領居多。原因就在於這些人結婚比較晚,有的甚至恐懼結婚,但又需要性,所以會尋找性伙伴。此外,還有些人是因為生活變動大,今天在北京,明天在上海,不能建立穩定的婚姻,所以會選擇自由的方式。

  近日,由國內知名網站發起的手機用戶一夜情調查報告顯示,一夜情正在向低齡化、低層次化發展,由此,一夜情正在通過各種途徑從小眾化的“高端”走向大眾化的“低端”。調查中易發生一夜情的人群主要以學生、異鄉打工者為主。專家分析說,大部分一夜情易發人群是在尋求刺激,首先因為他們沒有明確的生活目標,於是希望通過不負責任的性來擺脫生活的空虛,這樣的行為最終可能發展成心理學上所說的“性成瘾者”。再者,由於性文化的逐漸開放,傳統道德的束縛能力變弱,人們對待性的態度更開放了,而打工者和學生由於本身是非辨別能力和自制力的欠缺,極易被 “一夜情”所誘惑。

  “一夜情”的迷思:暫緩了焦慮和壓抑,卻解不了個人的諸多危機

  綜上所述,“一夜情”只能一時緩解某種焦慮與壓抑,卻不能永久加以緩解。換言之,“一夜情”在滿足著一個人肉體欲望的同時,也在欺騙著一個人的心靈。由此,那種指望“一夜情”後男女會產生感情,甚至帶來婚姻的想法,大多是在自欺欺人。

  更有甚者,“一夜情”會造成個人的諸多危機,如道德危機,對於縱欲的自我譴責,尤其是對於有家庭的人而言,“一夜情”在心理上是種新鮮的生活調料,但更能引發自我心理危機和家庭危機。前不久,曾有一本書火了一把,名叫《天亮以後說分手》,講的是 19位都市女性的“一夜情”實錄。其中有的人沉迷於放縱,也有的人是一時失控;有的人在放縱之後追悔莫及,也有的人對此麻木不仁。

  法國性學家阿蘭埃希爾指出,男性的欲望較多受到身體化學的影響,需要適時發洩,而女性的欲望則更多受到大腦的影響,需要充分地鋪墊。所以,男性在“一夜情”中尋求的是刺激和新鮮,而女性則尋求的是感情和希望。換言之,男性嘗試“一夜情”,其結局大多是一個圓點,性是起點,也是終點;而女性嘗試“一夜情”,其結局則大多是一個三角形,性、情、自我保護三條線各守一邊。

  美國著名婚姻顧問格雷有個觀點,即“男人鑽洞,女人挖井”。就是說,當男人遇到挫折時,他首先想到的是逃避,恰如躲在地洞裡不出來,然後再慢慢恢復;而女人遇到挫折時,她首先想到的是求助,如沉在井底等待救援,十分渴望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安慰。由此,“一夜情”的目的往往不在於性本身,而在於舒緩緊繃的情緒。事實上,生理學的研究也表明,人處在緊張狀況下,性激素會被激活,性欲望也會提高。“一夜情”,到底會給當事人帶來什麼,恐怕只有男女雙方的良知最清楚。

(責任編輯:龔艷麗 實習編輯:練麗特)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