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男不男女不女”更容易溝通

“男不男女不女”更容易溝通

  看到《梅蘭芳》中反串的女角媚眼如絲、顛倒眾生,再到身邊滿眼的女子英姿飒爽、不讓須眉,有人感歎:“中性美時代”來臨了。在這種老古板口中“男不男女不女”的趨勢後面,有怎麼樣的心理原因呢? “對外表的塑造體現了人對自身角色的定位,而這種外形上的性別趨近是時代的產物。”

  上海心理咨詢行業協會會長王裕如認為。農業時代,男人以狩獵為主,必須剽悍陽剛,女人以居家為主,追求陰柔內斂。步入科技時代後,男女在社會意義上趨於平等,女性性別功能增強而男性性別功能弱化,這種意識的改變也就體現為二者裝扮上的相互交融。此外,隨著獨生子女的增多,許多孩子既扮兒子又扮女兒,這也促進了中性美的風行。

  那麼,這種中性氣質的流行是不正常還是進步呢?“其實,傳統觀念中絕對陽剛的男性氣質和絕對陰柔的女性氣質是違背人類本性的。”北京武警總醫院心理科主任許建陽告訴記者。美國心理學家就發現,既粗犷又細膩的中性氣質的人比極度女性化或男性化的人更優秀、更健康。“中性氣質的人在言行、心理方式上與男女性氣質都接近,所以與人溝通更有效、更容易被人認可。”許建陽說。

  但事實上,現在對中性美的非議似乎經常壓過了贊許。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呢?許建陽和王裕如都認為,只要心理健康,中性打扮並不說明“變態”,而只是打破傳統規范、張揚個性的表現。但也別以時尚的名義狂熱追捧,順其自然最好。對於懵懂的孩子來說,中性裝扮是否會混淆他們對性別特征的定位呢?許建陽認為,只要把基本的性別特征教育做好了,他們完全可以在成長中慢慢調整好。

(實習編輯:李麗欣)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