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關於心理健康的兩個問題

關於心理健康的兩個問題

  健康是人類生存極為重要的內容,健康(健康食品)是人們進行工作、學習、生活等一切社會活動的重要基石。一個人只有在體魄健全的情況下,才能保持充分的體力與精力,從事各項社會活動,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為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作出貢獻。因此人們常說的“健康是個寶”是十分有道理的。

  一、 關於健康的含義: 對健康的認識是有一定過程的。多年來人們認為只要沒有軀體疾病或身體缺陷,又不處於身體虛弱的狀態,就稱之健康。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除了上述以外,人們還必須保持心理健康,能良好地適應社會生活環境,才能算是真正的、全面的健康。

  這正如1948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成立時通過憲章所規定的“健康……一種軀體上,心理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滿(Well being)狀態,而不只是沒有疾病和虛弱現象”。正是對健康的進一步理解,促進了醫學模式的轉變。由過去只重視生物學因素致病的生物——醫學模式,轉變為生物——社會——心理醫學模式,後者強調了疾病形成過程中,不但生物學因素起了作用,而在許多疾病的產生過程,心理、社會因素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要維護人們的健康,也必須重視心理衛生,心理健康。 “講究衛生、預防疾病”是完全正確的指導方針,但過去一提到講究衛生,人們往往是想到講究個人衛生、飲食衛生、環境衛生、生理衛生……;現在看來為身心健康,我們也必須充分注意心理衛生,保持心理健康。

  二、 心理社會因素與疾病的關系: 人是社會的人,人們在學習、工作及生活中不可能不與其他人及事物接觸而孤立存在。因此,在人的一生中決不會沒有任何艱難險阻,不遇到矛盾、沖突,不遭受挫折;也就是說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心理社會因素,如果對這些心理、社會因素不能正確處理,就會產生焦慮、抑郁、恐懼、緊張等情緒困擾,甚至導致或加重疾病。換言之,如果我們不注意心理衛生,不注重心理健康,就會產生以下問題:

  1、 可成為各類精神障礙的直接原因或促因:例如,由於重大精神創傷可引起的心因性精神障礙,由於情緒沖突、內心矛盾所致的神經症及其它心理障礙;由於情緒沖突內心矛盾所導致的神經症及其它心理障礙;而心理社會因素亦可成為嚴重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的發病促因或誘因。 心理不健康的人更易於沉溺於迷信、巫術等偽科學之中,甚至出現與其相關的精神/心理障礙。

  2、 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 Disease) 有許多疾病如原發性高血壓(血壓食品)、冠心病、潰瘍病、過敏性結腸炎、糖尿病(糖尿病食品)、甲亢、神經性皮炎等等,盡管病因尚未完全明了,但國內外的研究均充分證實,心理社會因素在這些疾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結局方面均起了重要的不可忽視的作用,這類疾病我們統稱為心身疾病。 如果我們注意了心理健康,就可能避免或減少這類疾病的發生;即使已發生了此類疾病,也大有助於此類疾病的治療及康復。

  3、 患軀體疾病尤其是嚴重的軀體疾病的人,往往會被抑郁、焦慮、沮喪等不良情緒所困擾。這些由心理社會因素引致的困擾,會干擾病人的治療及康復,加重軀體疾病的病情,縮短這些病人的壽命。

  如果得了較嚴重軀體疾病的病人能夠面對現實,調動主觀能動性積極與疾病作斗爭,不為疾病所困擾,不引起嚴重的思想包袱和情緒困擾,則對疾病的康復或延緩病情忏悔,增長壽命則是很有益處的。

(實習編輯:李麗欣)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