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焦慮症和抑郁症哪個嚴重 焦慮症和抑郁症的區別

焦慮症和抑郁症哪個嚴重 焦慮症和抑郁症的區別

隨著生活和工作的壓力增大,抑郁症和焦慮症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種精神疾病。正確的區分這兩種心理疾病後,並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才是重中之重。那麼,焦慮症和抑郁症的區別在哪裡呢?

焦慮症的表現症狀

我們可以把焦慮症的主要表現歸納為情緒、行為和神經官能症等三個方面:

焦慮症在情緒方面的症狀主要表現為緊張、恐懼和擔心。這種情緒往往是沒有明確具體的指向的。有些人總是覺得有一大堆的事情要去做,做這件事的時候擔心那件事,做那件事的時候擔心這件事,最後哪件事也沒做好。或者在事情還沒發生之前,就開始設想一大堆的後果,且都是些不太好的後果,越想越害怕,其實結果往往沒有那麼嚴重,甚至有些擔心的要命的事根本不會發生。中國古代有一個成語叫“杞人憂天”,講的是一個人沒事老是擔心天會塌下來,就是一個很典型的情緒性焦慮症患者的症狀表現。

焦慮症在行為方面的表現,醫學上也稱為精神運動方面的表現,主要是坐立不安,感覺呆不住立不住。有的病人說,一犯病的時候,必須得起來活動活動,不然就有種百爪撓心的感覺。二是話多,而且主題不是很明確,表達不清。犯病時,一句話反反復復的說,顛過來倒過去,往往是一件事兒說了十分鐘還沒說明白到底想解決什麼問題,表現特別痛苦。曾經有一個病人,在醫生給她看完病之後問醫生:“你說我這病能好麼?”在醫生給予明確的解答回復後,她看上去也聽明白聽清楚了離開了,但離開不到2分鐘又回來,還是一個問題:“大夫我真的能好麼?就這樣反復回來六次。還有一個病人,跟醫生說她吃藥後有不舒服的感覺,醫生告訴她那是怎麼回事,可以怎麼解決,她聽完了,問醫生:“那我能不能不吃藥?”醫生又給她解釋這種不舒服未必和藥物有直接關系,可以用其他辦法解決它。她聽完之後,還是那句話:“那我能不能不吃藥?”這樣的話來來回回能說十多分鐘。有些病人會問醫生:“你煩不煩我?我也不想這樣的。”其實,這些表現是典型的焦慮症的表現,是一種病狀而不是故意的,也不是天生的羅嗦,更不是性格的缺陷。很多病人恢復之後,是一個很干脆很利索的人,跟犯病的時候判若兩人。

焦慮症還表現為身體的不適,表現為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症狀。比如失眠,頭暈、頭痛,心慌胸悶,呼吸短促,四肢發麻,口干,出汗,耳鳴,尿頻、尿急等等。患者為這些症狀反復到醫院就診,做各種檢查,都查不出來有明確的疾病。越查不出來患者就越緊張,覺得現在這麼先進的手段都查不出來,肯定是什麼大病怪病,因而就越緊張害怕,陷入一個惡性循環裡面。

從臨床就診的病人來看,此類病人最常見的表現是失眠,特別是以入睡困難為主的失眠。上床之後輾轉反側,經常有病人一晚上都睡不著。或者盡管有時候病人是在睡眠狀態的,但是因為睡眠淺,醒了之後也沒有休息過的輕松感覺,因而也會產生一晚上都沒有入睡的感覺。

焦慮症導致的身體不適的另一種表現是心血管系統的症狀,比如心悸胸悶,也是最常見表現之一。焦慮症導致的身體不適還有一種特殊的類型,叫做驚恐發作,表現就不僅是坐立不安,而是驚恐不安了。這種症狀的主要表現是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特別是心髒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發作的時候,病人極度的緊張恐懼,大汗淋漓,手腳冰涼,心悸,心跳特別快,有的病人描述“心都跳到嗓子眼了,感覺就要跳出來了的感覺”。還有人覺得胸悶,心口好象有塊大石頭壓著一樣,覺得自己“馬上就要死了”。往往都馬上到醫院的急診或者打120求助。到了醫院做各種檢查,心電圖,心肌酶,通常都沒有明顯的異常,有些病人會有一些心動過速的心電圖表現,大多都是正常的。這種發作可以維持幾十分鐘,通常不到一個小時就自然緩解了。然後病人會產生強烈的恐懼,擔心下一次發作。有些病人反復發作之後,都不用進急診室,到了醫院門口就好了。

焦慮症如何自我調理

練習呼吸

練習深呼吸可以幫助平復焦躁的情緒。把精神集中於呼吸過程中,這也可以緩解你的心跳率,並忘記您的焦慮。仰躺,兩手放在腹部。慢慢地吸氣,通過您的鼻子,讓您的腹部膨脹,猶如氣球一樣。然後用嘴慢慢呼氣,並感受腹部緊縮。持續8-10個吸入和呼出周期。每天至少練習兩次,一次在上午,一次在晚上。

香薰緩解

試著用香精浴和蠟燭來緩解焦慮的情緒。通過充分利用您的嗅覺、聽力、視力,可以創建一個有利於焦慮的環境。您已經了解芳香味能促進緩和情緒。在浴缸溫水中,加入前面所訴的香精油,只需幾滴即可。然後讓燈光變昏暗,並點上藍色或綠色的蠟燭,因為這兩種顏色對身體有放松和安靜作用。放一些輕松的音樂,然後爬入你浴缸,坐下來享受。洗浴之後,用藍色或綠色毛巾包住身體,同時爬到你的床上,好好地睡上一宿。

堅持鍛煉

堅持每天40分鐘鍛煉。任何形式的鍛煉,都可以幫助減輕精神和肌肉緊張,也能觸發睡神經遞質的釋放,減輕焦慮。每天應做至少40分鐘的體力活動。你可以選擇散步、跑步、游泳或舞蹈和其它有氧活動,其中任何一項都可以有助於增加您的幸福感。

不要吸煙

香煙使血壓上升,其中含有的尼古丁還是一種興奮劑。為避免額外刺激,焦慮症患者不要吸煙。

抑郁症的表現症狀

消極悲觀

內心十分痛苦、悲觀、絕望,感到生活是負擔,不值得留戀,以死求解脫,可產生強烈的自殺念頭和行為。

軀體或生物學症狀

抑郁病人常有食欲減退、體重減輕、睡眠障礙、性功能低下和心境晝夜波動等生物學症狀,很常見,但並非每例都出現。

食欲減退、體重減輕

多數病人都有食欲不振,胃納差症狀,美味佳肴不再具有誘惑力,病人不思茶飯或食之無味,常伴有體重減輕。

抑郁心境程度不同

可從輕度心境不佳到憂傷、悲觀、絕望。病人感到心情沉重,生活沒意思,高興不起來,郁郁寡歡,度日如年,痛苦難熬,不能自撥。有些病人也可出現焦慮、易激動、緊張不安。

心情焦慮

病人呈顯著、持續、普遍抑郁狀態,注意力困難、記憶力減退、腦子遲鈍、思路閉塞、行動遲緩,但有些病人則表現為不安、焦慮、緊張和激越。

睡眠障礙

典型的睡眠障礙是早醒,比平時早2~3小時,醒後不復入睡,陷入悲哀氣氛中。

自我評價過低

病人往往過分貶低自己的能力,以批判、消極和否定的態度看待自己的現在、過去和將來,這也不行,那也不對,把自己說得一無是處,前途一片黑暗。強烈的自責、內疚、無用感、無價值感、無助感,嚴重時可出現自罪、疑病觀念。

晝夜變化

病人心境有晝重夜輕的變化。清晨或上午陷入心境低潮,下午或傍晚漸見好轉,能進行簡短交談和進餐。晝夜變化發生率約50%。

喪失興趣

喪失興趣是抑郁病人常見症狀之一。喪失既往生活、工作的熱忱和樂趣,對任何事都興趣索然。體驗不出天倫之樂,對既往愛好不屑一顧,常閉門獨居,疏遠親友,回避社交。

精力喪失,疲乏無力

洗漱、著衣等生活小事困難費勁,力不從心。病人常用“精神崩潰”、“洩氣的皮球”來描述自己的狀況。

抑郁症自我治療方法

1.面對抑郁要處之泰然,因為悲傷是必經的常態

2.冷靜的分析情況

3.找朋友傾訴,加以發洩

4.找些事情做,轉移注意力,例如散步、下棋、騎腳踏車、閱讀等

5.運動有助於克服抑郁症,如果平日就有運動的習慣,不妨試著耗盡全身力氣

6.塗鴨,以寫字或畫畫來抒發感受

7.遠離百貨公司,避免不理性的購物

8.關緊冰箱,避免以吃東西扺抗抑郁的沖動

9.就算沒有胃口也不要不吃正餐,避免營養不良

10.營養能控制情緒,維他命B群可以幫助扺抗抑郁

11.盡量外出,不要待在家裡,以免使情緒更低落,外出也能增加認識世界的機會

12.參加活動,令生活充實,減少今自己胡思亂想的時間

13.參與一些援助窮困人士的活動,體驗別人的苦況,藉以激勵自己

14.找些很乏味的事情做以分散注意力

15.直接的問清楚懷疑的事情

16.放松自己,慢下腳步

17.即使情緒低落,還是要尊重他人,不可遷怒他人

18.從記憶中尋找快樂

19.大哭一場,盡情的流淚

20.凡事只求盡力,結果的呈現並非自己可以決定

21.抑郁時避免做重大決定,以免決策錯誤使抑郁更嚴重

22.當能戰勝傷害自己的抑郁時,可以獎勵自己,也會覺得自己有能力去對抗抑郁

23.每天記下自己作過的好事,不論事大事小,也要記下來,待自己回頭看看時知道自己原來不是這麼的沒有用處

24.當自殺念頭出現,盡量告訴他人防止自己作出傷害自己的行為

25.與一位理想的伴侶相知相惜,相互關懷,有了情感上的寄托也可較易脫離抑郁

焦慮和抑郁症哪個嚴重

抑郁症和焦慮症這兩者是不同的,有著本質的區別。臨床上,抑郁症是一種大腦生物胺不足導致精神功能全面低下和抑制性心理病,大多數情況下表現為患者心理抑郁、行動遲緩、精力和腦力不足;而焦慮症是腦功能警覺性增高的心理疾病,顯著特點是經常性恐慌、緊張過度、患者總是感到焦慮。

抑郁症多分布於青少年時期,而焦慮症多頻發於老年時期。且兩者女性的發病率明顯高於男性患者。抑郁症會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人帶來巨大的傷害,甚至過於悲觀和極端的抑郁症患者會憂郁而自殺。已經成為世界性第二大疾病。死亡率極高。抑郁症分為輕度抑郁和重度抑郁。抑郁症的明顯特征是是情緒低落,思維緩慢和思想抑制。患者經常傷感過度,絕望悲觀。也會相應出現生活不能自理,即運動性障礙。

焦慮症主要特征就是焦慮,表現為經常性的焦躁恐懼和不安。內向,容易害羞的人易得焦慮症,工作的競爭激烈,人機關系的不和諧均為誘因。

相對來講抑郁症比焦慮症的危害更大一些,造成的死亡率也高一些。抑郁症是情緒向下的心理疾病,而焦慮症表現為緊張向上的心理疾病。而對人的危害程度卻都是巨大的。

我們應當掌握抑郁症和焦慮症的區別和不同病症,做到及時發現積極進行治療。在生活中也應該保持一份積極健康的心態,提高自己的心理調節能力。如果嚴重者應該及時看心理醫生謹遵醫囑,積極治療。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