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護理 >> 單親孩子易有“三明治”性格

單親孩子易有“三明治”性格

  據調查,我國離婚率近年來迅速攀升,離婚率位居全國第三的廣州市已經達到20%左右,而在離婚家庭中67%帶有子女。單親家庭已經不是極少數,寧要獨身的艱難,不要遷就的痛苦,已經成為當代的一種價值取向。然而,人們通常還把單親家庭作為弱勢群體來看待,而把單親子女作為問題子女的代名詞。面對單親家庭教育的種種困難,家長一定要擺正心態,避免一些教育誤區。

  鄧先生和妻子在兒子小剛6歲時離婚了,小剛被判給了母親。不幸的是,母親在他小學2年級時因病撒手人寰,小剛又回到了父親身邊。父子倆相依為命,對鄧先生來說本應是生活的寄托和希望,但沒想到,兒子卻和他疏遠起來。“兒子從小就很內向,現在話更少了。我也總想爺倆兒能好好聊聊,聽他講講自己和學校的事。”但兒子的冷漠讓他感到心寒。同時,鄧先生發現,和同齡人相比,兒子做事情更為極端、任性。

  長大後,小剛成了一個“三明治”式的人,最外層像爸爸,中間層像媽媽,底層像小孩。更讓鄧先生不解的是,兒子對女孩似乎有一種本能的抵觸情緒。

  形成了“三明治”性格 很明顯,父母的離異和母親的早逝帶給小剛的傷害是不言而喻的,他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也和家庭環境有著必然的聯系。 父母離異之初,孩子通常會壓抑自己的很多情緒,並且在潛意識中想把這些事情拋出腦外。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使得他的性格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定格在父母離異的時候,很難像其他孩子一樣健康地發展。

  同時,母親去世後,由於和爸爸相處的時間較長,兒子的情感很容易由“戀母”變成“戀父”。有這樣情結的孩子長大後和女性交往特別困難,卻和男性有一種微妙的、精神上的相通,於是,他們沉醉在自己“柏拉圖”式的人生中。但他和父親之間的隔閡卻始終無法消除,認為“他根本不知道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還是以小剛為例,這種“三明治”式的性格正是由於單親家庭所導致的。小剛童年的大部分時間生活在一個缺少母愛的環境裡,所以他會在不知不覺中自己給自己當起了母親。和爸爸的相處,又使他覺得自己“應該有個男人的樣子”。於是,他只得在最外層把自己包裝成一個像父親一樣的男人,中間層卻又脫離不了母親的特質,也就是變得比較女性化。同時,由於他性格中的一部分在父母離異時停滯下來,會時不時呈現出孩子單純、幼稚的一面。 學會和兒子分享感受 同樣是男人,單身男人的潇灑和單親爸爸的艱辛形成了強烈反差。當爹又當媽的生活讓表面堅強的爸爸心中充滿了苦惱和委屈。下面的一些指導,也許能幫助單親爸爸更好了解兒子,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首先,父親也要學會表達自己的情感,把離異的真正原因告訴兒子,並和他分享自己的感受,而不要瞞著懂事的孩子,否則兒子的思想很容易定格在父母離異初期。其次,教兒子多向別的男人學習怎樣做男子漢,同時自己也要多和兒子交流,把陽剛之氣“傳遞”給他。最後,要想讓兒子結束這種“三明治”性格,最好的方法就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盡早結束單身生活,給兒子一個健全的母愛。有些孩子會反對和擔心父親再婚,這是自然現象。父親可以和孩子溝通,也可以通過一些親友來疏導孩子,但不要急於求成,也不要總是自責,要用積極健康的心態去影響孩子。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