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飲食常識 >> 飯前喝湯PK飯後喝湯 看看哪種方式更健康

飯前喝湯PK飯後喝湯 看看哪種方式更健康

  很多人都會在吃飯的時候喝湯,那麼你知道是飯前喝湯好還是飯後好嗎?夏季養生喝什麼湯最滋補?夏季減肥湯喝什麼好?下面小編一一解答,告訴你科學喝湯方法,一起去看看。

  飯前喝湯PK飯後喝湯 看哪種方式更健康

  飯前喝湯有助減肥,但是不可多喝,一碗足夠,飯後喝原湯有助消化,但是也要因人而異,對健康未必完全都有好處。飯前喝湯不要喝油膩的、鹹味重和鮮味濃的湯,喝花草茶或者粥湯類不含脂肪不含鈉的對健康最好。

  周六的時候,小編接到了來自大學同學小麥的電話,說准備把工作挪到深圳,准備請姐幾個大吃一頓,小編作為專業吃貨自然欣然赴宴。宴席一開,就上來一罐炖雞湯,童鞋們紛紛挽起袖子開始盛湯,唯獨小麥坐得四平八穩表示自己習慣吃完飯,再喝湯。當然,吃到最後小麥就悲劇了,因為——一罐湯早已被一群吃貨撈干淨,小麥只剩一堆雞骨頭渣,她只能欲哭無淚地仰天長歎:我錯了,我不該認為在一群吃貨手裡還能剩下我的湯……

  小編的健康糾結

  說到這個到底是該飯前喝湯還是飯後喝湯的問題,同學們各有各的說法,正在狂減肥的珊珊說:“飯前喝湯容易飽,等我飯前狂喝湯喝飽了,吃飯的時候就吃不了那麼多了,這樣才能減肥。”然而小麥不服氣地回答:“就算想減肥,只要飯不要吃那麼多就好了嘛,吃完飯以後喝湯,又養生,又幫助消化。”最終,大家將期待判決的眼光投在小編身上,小編不得不在大家的眼神中敗下陣來,放下筷子,哼哼兩聲道:“咳咳,關於這個喝湯嘛,到底是飯前喝好,還是飯後喝好捏?待小編緩緩道來……”

  飯前喝湯有助減肥,但不宜喝太多

  其實在我國一般是有飯後喝湯的傳統的,但是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興起了飯前喝湯的理論。理論依據如同珊珊美女所說,飯前喝湯能先用湯來占據鄉親們的胃部空間,從而減少多余食物的攝入,達到減肥的效果。測定發現,餐前喝湯可以讓一餐中的食量降低15%,這當然是有利於預防肥胖的。另外,飯前喝少量的湯還可以促進消化液的分泌,讓人產生飽腹感的同時,也不會吃得太過狼吞虎咽從而導致過量。但這個飯前喝湯雖然有好處,卻不代表鄉親們可以大量喝湯。事實證明,飯前小喝一碗湯就好了,喝大量的湯也有沖淡胃液的危險,可能影響食物的消化。

  飯後喝湯能幫助消化

  在我國有“原湯化原食”的說法,“原食”就是指澱粉類食物,“原湯”就是指煮這些食物過後得到的湯,而“化”則是指幫助消化。原湯化原食是指這些湯能夠幫助這些食物的正常消化吸收和代謝,而發揮這種作用的關鍵,是湯中含有食物煮制時所溶出的營養物質。喝這種溶解了澱粉的熱湯,可以促進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從而幫助減少積食的危險,此外,喝原湯還有補充營養的作用。故,我國一直以來都認為飯後喝湯比較好,但是也只限於原湯。

  飯前喝湯也並不是對健康一定好

  雖說飯前喝湯的好處已經獲得了大眾的肯定,但是這個飯前喝湯對健康的好處還有待確定,因為可不是喝什麼湯都對健康好滴!比如現在大家都青睐在飯館裡點的炖雞湯、炖骨頭湯、炖XX湯……因為這些湯喝起來比在家裡自己煲的要更鮮美。然而這些看起來漂了一層油,喝起來鮮美無比的湯其實隱藏著非常大的健康問題。首先,這麼多的油脂喝下去,哪裡還會有減肥的效果;其次,這些喝起來鮮美無比的湯,不知道添加了多少雞精、味精用來提鮮,導致湯中鹽分大大增加,對於有痛風的鄉親以及有慢性病的鄉親可是大大的不好。

  那麼到底喝啥湯好?

  在營養師們的眼中,那些標榜著健康的湯未必都是健康的。范志紅老師就比較推薦在飯前飯中喝花茶或者粥湯,因為這些湯裡幾乎不含有鈉,也沒有脂肪,對健康是再好不過了。

  小編糾結的結果:

  雖然說飯前喝湯有助減肥,但是切記不可多喝,一碗足夠,雖說也有人說飯後喝原湯有助消化,但是這個還是要因人而異的,因為原湯裡也有可能含有大量脂肪,對健康未必完全都是有好處滴。另外,飯前喝湯最好不要喝油膩的、鹹味重和鮮味濃的湯,喝花草茶或者粥湯這種不含脂肪不含鈉的對健康最好啦!

  夏季養生 薦7款強身健體進補湯

  夏季又是怎麼個進補法呢?陳瑞芳教授認為,夏季主要以“清補、健脾、祛暑化濕”為原則,結合夏季的當令蔬菜,她推薦了幾款簡便易做的時令湯水。

  ●番茄土豆排骨湯

  功效:健胃消食,生津止渴

  番茄味甘、酸,性涼,微寒,具有生津止渴,健胃消食和增進食欲的功效;土豆味甘,性平,能補脾益氣,緩急止痛,通利大便。此湯酸甜可口,營養豐富,尤其適宜天氣炎熱,胃口差者飲用。

  ●冬瓜苡米煲水鴨

  功效:清熱利尿解暑

  這是夏季一道經典的平補靓湯。南方人一到“夏至”就會飲冬瓜湯的習俗,因為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可以清熱解毒、除煩止渴、祛濕解暑;苡米(薏苡仁),性涼,具有健脾滲濕、清熱排膿、除痺、利水的功能。水鴨性平涼而味甘,有補中益氣、養陰利水的功效。

  注意:苡米要洗淨後,在冷水時入煲,這樣煮出來的苡米就易軟入味;冬瓜必須連皮煮,因為冬瓜清熱祛暑的功效主要集中在瓜皮而並非瓜肉。

  ●苦瓜黃豆排骨煲

  功效:清熱解暑,除煩止渴

  苦瓜味苦,性涼,有清熱解毒的作用。黃豆味甘,性平,能健脾利濕,益血補虛,解毒。若見口干口苦,尿黃,煩熱等熱症明顯者均可服用。

  注意:苦瓜性涼,脾胃虛寒容易拉肚子的人不宜食用太多。

  ●節瓜蚝豉(蛎干)煲豬踭肉

  功效:滋陰清熱,消暑滲濕

  節瓜性平味甘,能健脾滲濕,有清熱消暑、利尿消腫等功效。節瓜不寒不熱,相較於冬瓜的寒涼,更具“正氣”,是炎熱夏季的理想蔬菜。蚝豉肉味性微寒,具有滋陰養血的功效。

  ●太子參瘦肉湯

  功效:益氣生津

  太子參味甘,微苦,性溫,具有補益脾肺,益氣生津之效。此湯尤適用於虛不受補,稍為吃一點補品就口舌生瘡,徹夜不眠,腹脹屙瀉的人飲用。

  ●冰糖炖木瓜

  功效:潤肺止咳解渴

  木瓜性平、微寒,味甘,能消暑解渴、潤肺止咳。冰糖味甘、性平,具有潤肺、止咳、清痰、去火的作用。此湯尤適宜煙酒過多,熬夜,久咳者服用。

  ●番薯紅糖水

  功效:健脾胃,和血通便

  番薯性平,味甘,具有健脾胃、補虛乏、益氣力及潤腸通便等功效;紅糖性溫、味甘、入脾,具有益氣補血、健脾暖胃等作用。該糖水健脾胃,潤腸通便,適宜夏季炎熱,胃口不好的人食用。

  夏季減肥就喝湯 推薦五款低卡湯

  初夏燥熱,平時多喝湯是最好的選擇,不僅有利於身體健康,湯低卡營養又飽腹,還可以幫助消除便秘提升新陳代謝,是減肥不可錯過的法寶。

  赤小豆銀花湯

  材料:山楂15克、赤小豆200克。冰糖、金銀花各適量。

  做法:1、將山楂、金銀花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煮20分鐘。2、濾去渣,入赤小豆同煮至爛熟,放少量冰糖調味即可。

  瘦身tips:赤小豆利下去火,與金銀花搭配,更是達到涼補清熱的功效,山楂解飽消滯,所以此湯是絕對能滅脂肪的。

  蘋果銀耳瘦肉湯

  材料:瘦肉400克,蘋果1個。蜜棗、銀耳、胡蘿卜、鹽各適量。

  做法:1、瘦肉切厚片;蘋果去心切塊;胡蘿卜切塊。2、在鍋中加入約6碗水,放入瘦肉、蘋果、蜜棗及胡蘿卜煮開後,再用中小火炖約30分鐘。3、將銀耳洗淨、泡軟,在起鍋前20分鐘放入鍋中。最後加適量鹽,即可上桌。

  瘦身tips:蘋果和胡蘿卜不用去皮,因為果皮營養很豐富。但蘋果籽容易上火,一定要去掉。此湯易將味道釋放出來,能清人體內熱,所以煲好後不僅湯好喝,瘦肉味道也很鮮美。

  排骨冬瓜湯

  材料:排骨150克、冬瓜200克。姜片、鹽各適量。

  做法:1、排骨洗淨,以滾水煮過,去浮沫,洗淨備用;冬瓜去皮、籽,切塊狀;姜切片,或小塊姜拍松。2、排骨、姜同時下鍋,加清水,先大火燒開,再轉小火炖約1小時,加入冬瓜塊,繼續炖至冬瓜塊變透明,加鹽調味即可。

  瘦身tips:這款湯的功效就幾乎人盡皆知了,簡直是初夏涼補的最佳選擇。豬排骨除含蛋白、脂肪、維生素外,還含有大量磷酸鈣、骨膠原、骨粘蛋白等,為女人較好地補充鈣質。冬瓜性涼而味甘,能消熱解毒、利尿消腫,止渴除煩,對痰積、痘瘡腫痛、口渴不止、煩躁、痔瘡便血、腳氣浮腫、小便不利、暑熱難消等現象有效。

  低卡養生湯

  材料:干山藥、蓮子、百合、桂圓干各15 g,芡實、大棗、玉竹各10 g,白糖1-2大匙。

  做法:1、鍋中倒入3杯水,放入除桂圓干之外的所有原料,以中火煮開,改小火熬煮20-30分。2、放入除桂圓干之外的所有原料,以中火煮開,改小火熬煮20-30分鐘。3、加入桂圓干繼續以小火煮2-3分鐘,最後加入白糖煮勻,盛入碗中即可食用。

  瘦身tips:這道湯匯集多種涼補藥材,美容滋潤的同時,又健脾益氣、清潤肺。

  紅白蘿卜湯

  材料:紅、白蘿卜個一根,姜塊適量。

  做法:將紅白蘿卜洗淨、切塊,加入姜塊、清水同煮,至熟透,加入食鹽、味精調味,即可。

  瘦身tips:白蘿卜味甘性涼,有消膩、去脂、化痰、止咳等功效。它還含有膽鹼物質,能降低血脂、血壓,含有芥子油等物質,能促進脂肪類物質更好地進行新陳代謝,防止其在皮下堆積,非常利於減肥。白蘿卜熱量也比較低,100克才21千卡,不到米飯的1/15。

  當然,要提醒的是,白蘿卜不適合脾胃虛弱者,如大便稀者,應減少使用,還有值得注意的是在服用參類滋補藥時忌食本品,以免影響療效。

  總結:綜上所述,我想大家都該了解了什麼時候喝湯最好,夏季養生喝什麼最滋補,那麼不妨照著以上這些說法去做吧。(文章原載於39健康網,作者:小麥,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四季飲食飲食常識飲食誤區母嬰食譜食物百科飲食調理保健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