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四季飲食 >> 秋季飲食 >> 秋季養生滋補的三大原則

秋季養生滋補的三大原則

  常言道:“秋風起,三蛇肥”,入秋之後,早晚的寒氣愈來愈重,又到了秋冬進補的時節。按照中國人的習慣,秋冬時節是給身體“進補”的大好時節,大家稱之為“補冬”。

  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铎教授稱:“正確的‘補冬’能使身體強壯而又保持窈窕。因為進入秋冬季節後,體內代謝下降,體力消耗減少,此時進補,藥物易被吸收和蘊蓄,從而發揮較大的功效。但是,要科學進補,要補得恰當,不要盲目進補。”

  進補最好先排毒

  中國國家重點學科中醫內科副主任姜良铎教授認為,排毒解毒、調補治病養生法來指導冬季養生保健,會給健康帶來益處。

  姜教授說,冬季養生,要避免純補、壅補、膩補,要在排毒解毒的基礎上進補,要通補結合,補得恰當才能達到養生的目的。反之,則易致毒留體內而引發多種疾病或使宿疾復發。在進補前,必須要將積聚在人體內的毒素通過消化管道、泌尿道排出體外。

  據了解,各種毒素、廢物存留在體內會造成代謝功能紊亂,阻礙氣血正常運行、破壞腑髒的功能及腑髒之間的相互協調。在這種情況下進補,機體不但無法吸收補品的營養物質,反而會引發多種疾病,有害健康。因此秋冬進補之前必須先排毒,通得合適、補得適當才能獲得真正健康。

  補後更需要排毒

  有關專家認為,若補得太過,不但不能強身健體,還會引發疾病。因為,秋冬季節傳統的食補多用辛熱之品,以溫陽驅寒,而補藥也多以溫熱藥為主,人們往往習慣於純補、膩補、食不厭精,故秋冬進補不當易致體內陽氣過盛,營養物質蓄積化熱;易釀生成毒,毒留體內則會引發多種疾病。如過食辛辣刺激之品可使大便干結難解、致痤瘡(青春痘)等症;過食肥甘厚膩則易損傷脾胃,脾胃呆滯、水濕運化無力則引起便秘腹脹等症。加之冬季運動減少,從而抵抗力下降,原有的疾病極易復發或加重。

  專家認為,要想身體真的好起來,就要時刻注意身體的變化。只有將進補與排毒結合在一起才不會有後顧之憂。

  平衡飲食是根本

  滋補不均相信是很多人都很煩惱的事情,因為各種食物都有不同的營養,谷物重要供給人體所需的能量,家畜肉類重要供給動物蛋白和脂肪,果類、菜類重要供給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這些食品,缺了哪種都沒有利益於身體健康。

  人先天就是雜食動物,我們的牙齒有管磨的,有管切的,另有管撕扯的。磨牙用來磨碎谷物,切牙用來堵截蔬菜,犬齒用來撕扯肉類,因此《黃帝內經》中說人要以“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這裡的“五”實質上是泛指各類蔬菜谷物,意思是讓咱們在飲食的種類上要多樣化,不能偏食,這也是我國普通飲食結構均衡的一個根基原則。

  食品有其屬性特征,寒涼溫熱各不相同,平衡攝取各類食品就能夠互相禁止食品的偏性,而增強食品的補益。有人喜好吃螃蟹,但什麼緣故吃螃蟹必定要加一點生姜汁呢?由於螃蟹是寒性的,而生姜汁是熱性的,兩者同食,不僅鮮味還能防止螃蟹的寒性傷人脾胃。

  從現代滋補學的角度講,各類食品供應人體的滋補素也不一樣。谷物重要供給人體所需的能量,家畜肉類重要供給動物蛋白和脂肪,果類、菜類重要供給人體必須的維生素、微量元素和纖維素。這些食品,缺了哪種都不利於身體健康。

  而現代人在吃上輕而易舉走極端,以為好的貴的就是有滋補的,每天大魚大肉,頓頓山珍海味,血脂高了不改,血糖高了還不改,真可謂是“吃”心不改。還有一部分女孩子,為了追求苗條而頓頓不吃,弄得面有菜色。

  因此,在飲食養生上,第一要避免極端,平衡的飲食才是健康的根本。除了飲食的品種要多樣化,在同一類食品中選擇的種類也要多樣化。以往碰見如此的病人,只吃白肉(雞肉、魚肉),不吃紅肉(豬、牛、羊肉),常常暈倒,結果到醫院一查,是血虛,這就是飲食有所偏造成的。

春季飲食夏季飲食秋季飲食冬季飲食四季飲食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