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四季飲食 >> 四季飲食 >> 南方人除夕吃什麼

南方人除夕吃什麼

南方人除夕吃什麼

1、南方人除夕吃年糕

南方一些地方過春節講究吃年糕,年年高(糕),象征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境界一年比一年高。中國人過春節,或稱過農歷新年,北方人吃餃子,南方人主要是吃年糕,尤其是江浙一帶的老百姓。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如果是炒年糕,上海人在調味品中,喜歡放一點糖。感到更好吃!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

2、南方人除夕吃魚南方人除夕吃什麼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余”。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

3、南方人除夕吃湯圓

元宵在南方叫做“湯圓”,在江蘇,上海等地,大年初一早晨都有吃湯圓的習俗。元宵節,道教稱之為“上元節”。據元代伊土珍《(女郎)環環記》引《三余帖》記:嫦娥奔月後,羿思念成疾。

南方人過年的習俗

1、南方人過年的習俗有貼門畫

據《山海經》載稱: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時,夢裡常聽到鬼哭神嚎之聲,以至夜不成眠。這時,大將秦叔寶、尉遲恭二人自告奮勇,全身披掛地站立宮門兩側,結果宮中果然平安無事,李世民認為兩位大將太辛苦了,心中過意不去,遂命畫工將他倆人的威武形象繪之在宮門上,稱為“門神”。 東漢蔡邕《獨斷》記載,漢代民間已有門上貼“神荼”、“郁壘”神像,到宋代演變為木板年畫。後來,民間爭相仿效,幾經演變,形成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便是現在的年畫了。中國現存最早的年畫是宋版《隋朝窈窕呈傾國之芳容圖》。

2、南方人過年的習俗有貼春聯

是從兩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桃梗”演變而來的。《淮南子》上說,桃符(即桃梗)是桃木刻成的。上面刻著滅降福的咒語,一年一換。五代後蜀皇帝孟昶在過春節時心血來潮,令人將桃樹削片,他提筆在上面題寫了聯句:“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 這就是中國最早的春聯了。至於春聯這一名稱的正式誕生,則在明朝。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建都金陵後,曾在除夕時下旨:“公卿士庶之家,須寫春聯一副,以綴新年”。以後,春聯得以推廣,沿襲至今過年時,各家各戶都要貼春聯。南方人除夕吃什麼

3、南方人過年的習俗有放爆竹

春節燃放爆竹之俗始於漢代。據南梁人宗懔撰寫的《荊夢歲時記》記載:“正月一日……雞鳴而起,先於庭前爆竹從辟山妖惡鬼。” 古時放爆竹,是用竹子放進火內燃燒,由於竹內空氣受熱膨脹,便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以此避邪驅鬼,祈盼來年吉祥幸福。到了唐宋以後,發時了用火藥制成的鞭炮。

過年食譜

1、過年食譜有八寶菜

原料:五花肉,荷蘭豆,黃豆芽,胡蘿卜,黃花菜,豆干,芹菜,雪菜。配料:色拉油,大蒜,干辣椒,生抽,料酒,白砂糖,食鹽,雞精。先將黃花菜用溫水泡發,分別將五花肉、豆干、胡蘿卜切片切塊,荷蘭豆、芹菜、黃豆芽、雪菜洗淨備用。五花肉加生抽腌制,豆干加食鹽腌制。置鍋爆香蒜粒、干辣椒,先將豆干下鍋炒1分鐘,下五花肉炒1分鐘。再放黃花菜,加料酒2勺、生抽2勺。按順序炒荷蘭豆、雪菜、黃豆芽、芹菜、胡蘿卜,加熱水翻炒,加食鹽、白砂糖、雞精出鍋。

2、過年食譜有清蒸鲈魚南方人除夕吃什麼

材料:鲈魚一條,大蔥,生姜料酒,蒸魚豉油,鹽。收拾魚時,可將魚脊骨處切開,以防魚蒸熟後由於魚骨收縮而使魚的整體變形。將魚抹勻料酒和少許鹽腌一會,撒姜絲。蔥絲也均勻鋪在魚身上(魚肚和魚嘴還有魚身下都要加)。蒸鍋水開後,再將魚入鍋。蒸6-7分鐘關火再利用鍋內余溫“虛蒸”5-8分鐘後立即出鍋。將蒸魚豉油和適量水兌好用鍋燒開。將盤中水倒掉,將燒熱的調料倒入盤中。撒蔥絲,最後燒熱油澆魚身上,撒紅剁椒裝飾下即可。

3、過年食譜有花生燒黃魚

材料:黃花魚,花生,蔥姜蒜,花椒,黃酒,老抽,檸檬醋(檸檬汁也可以),鹽,糖。將黃花魚洗淨,打十字花刀,加鹽、黃酒、檸檬醋腌制20分鐘。鍋中加底油,放花椒粒,炸香後撈出再放姜片。把魚放入鍋中煎,這個時候千萬不要著急翻面。用中火煎制一面定型後再翻面。放蔥花和蒜片,再加花生。調味:依次加老抽、糖、鹽、添湯(到魚的三分之二就可以了)。大火燒開後加蓋,小火煮15分鐘左右,翻面後再煮10分鐘。最後大火收湯,撒蔥花即可。


春季飲食夏季飲食秋季飲食冬季飲食四季飲食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