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食物百科 >> 元宵將至 挑好湯圓餡吃得更健康

元宵將至 挑好湯圓餡吃得更健康

  正月十五是元宵佳節,在佳節到來之時,通常人們都會以觀燈會、吃元宵的方式來慶祝,隨著時代的變化,元宵節吃元宵的習俗傳到南方,漸漸地就變成了吃湯圓。據傳,湯圓起源於宋朝。當時明州(現浙江省寧波市)興起吃一種新奇食品,即用黑芝麻、豬油做餡、加入少許白砂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後,吃起來香甜可口,饒有風趣。因為這種糯米球煮在鍋裡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後來有的地區把“浮元子”改稱元宵。據說元宵象征合家團圓更更好,吃元宵意味新的一年合家幸福、團團圓圓,所以初一十五元宵必備。但是,元宵佳節吃湯圓,怎麼吃才健康呢?

  吃湯圓可搭配辛味食物降低脾胃損傷

  甜餡湯圓本身已有甜味,所以湯不需要再加糖,以減少熱量攝取;若是無餡小湯圓,湯可以用糖桂花、甜酒釀、花茶或者桂圓紅棗湯、桂圓姜湯取代,後者可有補身祛寒的功效;煮鹹湯圓時可放一些蔬菜,增加纖維素。

  面對熱滾滾、香噴噴的湯圓,忍不住想要大咬一口,老少一定要特別注意,吃湯圓切記緩慢、小口,避免湯圓哽住喉頭或氣管。由於湯圓含高量“糖分”,加上花生、芝麻、鮮肉餡含“高油脂”及“高熱量”,一定要少量食用,不要一次吃得太多。

  另外,在吃湯圓時,不妨配點辣菜護脾胃。湯圓含糖特別高,而太甜的食物會影響脾胃。中醫說“甘入脾”,味甘的食物如湯圓,有“緩滯”作用,適量攝取能為腸胃帶來能量,幫助消化吸收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但是吃多了則會減緩腸胃蠕動,導致打嗝、脹氣、腹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狀。因此,在吃湯圓的同時,可以搭配一些辛味的食物,如蔥、姜、蒜、辣椒等,來平衡湯圓帶來的滯緩效果,減低對脾胃的傷害。所以吃湯圓最好搭配一些小菜,比如蒜泥茄子、洋蔥拌木耳等,不僅爽口解膩,營養也更均衡。

  湯圓油脂含量高,要會挑選湯圓餡

  湯圓和元宵的餡料當中不僅僅有糖,更含有相當多的固態油脂。米飯、饅頭是幾乎沒有脂肪的,湯圓可不是這樣,餡料中的油脂甚至比糖還要多。傳統上用豬油來做湯圓餡料,南方用豬油加肉做鹹湯圓,用豬油加上各種果仁做甜湯圓。以後又開發了用黃油的產品,但從飽和脂肪角度來說,含量更甚於豬油。這幾年來的新時尚,是用植物奶油,或者說是氫化植物油產品替代黃油和豬油,但這種產品帶來的健康效果,要比豬油和黃油還糟糕得多。

  芝麻花生、堅果仁、巧克力等都是高脂肪的原料。加上拌餡的油脂,總量可真是相當可觀。這時的大餡湯圓有取代小餡元宵的趨勢,而且湯圓餡中放的固態油脂要比過去北方的豆沙、山楂、五仁餡更多,一口湯圓中,差不多就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是油脂。吃3個湯圓,就相當於吃1盤炒菜的油。

  餡料中也有些好東西,那就是芝麻、花生和各種堅果仁,還有豆沙。堅果類原料營養價值較高,豆沙也含不少蛋白質和礦物質。相比之下,巧克力餡的營養價值最低。其中很可能放的是代可可脂和巧克力味的香料,所謂奶油餡的湯圓也有類似的問題。至於鹹肉餡的湯圓,油脂更多,可取之處很少。因此,最好優先選擇果仁、芝麻、豆沙等餡料的湯圓。不過,無論甜、鹹餡,其中油脂含量均很高,為求美味,常會使用豬油,影響慢行疾病患者病情。另外甜餡常會使糖尿病患血糖失控;花生、芝麻、豆沙等含磷量高,會加重腎髒病患者病情,應特別注意。

  湯圓要趁熱吃,老化回生後無益消化

  湯圓年年吃,為了吃出新意,人們在烹饪方法上也是各出奇招,最常見的就是煮、蒸、炸。

  這三種吃法哪種更營養呢?答案是——吃湯圓,煮的比蒸的好,最不建議的就是炸湯圓。湯圓這樣的黏性食物容易增加胃腸道的工作負擔,而糯米在煮的過程中會糊化,使湯圓湯中的澱粉含量增加,吃完湯圓喝些原湯,有助消化吸收。如果蒸湯圓的話,就沒有湯,起不到助消化的作用。之所以油炸湯圓最不可取,是因為湯圓本身就是用油和面制成的,油炸後,含油量超標,更不利於人體的消化和吸收。

  另外,熱湯圓吃起來軟糯可口,放涼以後,不僅覺得嚼勁陡然增大,消化它也不那麼容易了,這是因為糯米食品以糯米粉為主要原料,支鏈澱粉含量高,加水量少。在水中加熱的時候,支鏈澱粉可形成透明的、高黏度的溶液,黏度很大,所以口感軟爛。冷卻的時候,占大頭的支鏈澱粉會很快地相互“糾纏”形成比較致密的結構,黏性和韌性增大,機械消化不能很好地進行,進而影響消化酶的發揮。同樣的道理,冷食的像“驢打滾”、米糕這樣的食物,由於在制作的過程中,加入了大量的糖、鹽、油等成分,再加上捶打、揉捏等一系列增強其韌性的工藝,分子間形成了比較強的網絡結構,就需要更強的機械消化力來剪碎它們。

  所以,如湯圓、元宵、粽子等糯米制品特別是冷卻後的這些食品,老人、小孩等消化條件較弱的群體需要慎食,普通人若沒有強大的消化能力也要適可而止,元宵節吃湯圓時,最好趁熱吃,放涼後就別再吃了。

  

四季飲食飲食常識飲食誤區母嬰食譜食物百科飲食調理保健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