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飲食常識 >> 各種“醬”該如何選

各種“醬”該如何選

  編者按:“醬”是廚房裡缺不了的好幫手,它不僅起到調和五味的作用,還有獨特的營養成分。那麼醬油如何選?豆瓣醬又是啥?

  對於很多人,“醬”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每天我們都接觸、食用,有的人離開它甚至會感到“食之無味”,譬如辣醬;但是真的問到“醬”的營養價值、食用過多的害處、如何選醬,估計沒有幾個人能像“油”、“鹽”、“醋”那樣如數家珍般娓娓道來。

  “醬”對於大家雖然有些陌生,但是它的歷史並不比“油”、“鹽”、“醋”短,對中國人而言它的文化內涵更深厚。提到文化內涵,不得不從她作用說起——“醬”從誕生的那天起就擔當著調和五味的使命。《禮記》中曾提到“五味、六和”,所謂“六和”就是“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調以滑、甘”,“凡味之調必有醬,醬成於鹽而鹹於鹽,是食之主也”;“和如羹焉,水、火、醯、醢、鹽、梅,以烹魚肉,彈之以薪。宰夫和之,齊之以味。”而自從晏嬰將吃喝烹調事上升到治國安天下的境界之後,調和之事就成了中國烹饪孜孜不倦的追求目標。

  醬在北方,多愛以獨立姿態出現,不是被包裹在豆腐皮就是青菜葉中,與大蒜、野菜或肉一起,要不就是被烤鴨蘸上。用醬炒菜調味,它的蹤影從菜名就可覓到:醬爆肉丁、京醬肉絲、醬汁魚。醬在南方,卻是孫猴子七十二變,幻化出無窮的可能性。南方用醬,偏愛在打破和重塑之間,使得醬和食物的融合一下子旖旎了許多。如同對川菜一概以麻辣論之的一葉障目,粵菜崇尚鮮美清淡的特點,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對醬在粵菜運用中的懷疑。其實粵菜追求食材本味,講究因材而制:有的本清淡,那麼清蒸白灼最好;但有的食材天生適合濃烈,這時“有味使之出,無味使之入”才是廚師應該做的,而廣東師傅對原汁原味的透徹理解使醬變得鮮活無比。廣東師傅將調醬的過程稱為鏟醬,各種材料在火候和慢功翻炒之中磨合圓融,生出新味。

  豆瓣醬

  豆瓣醬是由各種微生物相互作用,產生復雜生化反應,而釀造出來的一種紅褐色調味料,在北方它的主要原料是大豆,在雲貴川地區主要原料則是蠶豆,以蠶豆作原料的豆瓣醬為例加以說明:

  1、蛋白質:消除水腫、提高免疫力、調低血壓、緩沖貧血、有利於生長發育。

  2、碳水化合物:儲存和提供熱能、提供膳食纖維、解毒、增強腸道功能。

  3、鎂:增強男性生育能力,降低血壓、預防心髒病、調節神經、肌肉活動、增強耐久力。

  4、硒:延緩衰老、增強免疫、抵御疾病、防癌抗癌。

  5、銅:對血液、頭發、皮膚、肝、心等內髒的發育和功能有重要影響。

  6、鉀:預防中風、肌肉正常收縮,降血壓。

  食用效果:

  1、利尿消腫:促進血液和水分新陳代謝,有利尿、消水腫作用。

  2、壯陽壯腰:促進性功能、生精助育。強精益氣,提高精液質量,增強精子活力。

  3、提高免疫力:蛋白質是維持免疫機能最重要的營養素,為構成白血球和抗體的主要成份。

  4、維生素E:捕捉破壞細胞的自由基,可以保護細胞膜的完整性,並且增加抗體的數量。

  5、抗衰抗輻射:清除自由基、抗輻射、預防心腦血管、提高免疫力、延緩衰老等功效。具有抗氧化活性,抗輻射、延緩衰老的作用。

  6、明目:維生素B1,可預防眼部干燥、視力模糊、結膜充血、近視等眼部疾病;維生素B2,可預防治療眼睛怕光、流淚、燒灼、結膜炎、睑緣炎等眼部疾病;鈣,增加眼球壁的彈力,防治近視的發生與發展。

  7、護法:含鋅可以預防脫毛、顏色變淡、白發或是禿發等都是有很好的效果。

  如何選豆瓣醬

  看色澤:良質醬不管色澤種類如何,均有油潤發亮、鮮艷有光澤的共同特點,劣質醬類則色澤灰暗,無光澤。

  觀體態:可在光線明亮處觀察其黏稠度,觀察有無霉花、雜質和異物等。良質醬的共同特點是體態均一,無霉花雜質。劣質醬類則在同一包裝單位中都有體態不均一甚至成團塊的現象,有時還有霉花、雜質等。

  聞氣味:取少量樣品直接嗅其氣味,或稍加熱後再行嗅聞。良質醬類具有正常的醬香和酯香氣味,無異味。劣質醬類則香氣不濃、平淡,有微酸敗味或霉味等。

  嘗滋味:取少量樣品用舌尖品嘗。良質醬類滋味鮮美,鹹淡適口,有各種醬類特有的風味;劣質醬類則有苦味、澀味、焦煳味以及酸敗味等。

  醬油

  醬油俗稱豉油,主要由大豆、澱粉、小麥、食鹽經過制油、發酵等程序釀制而成的。醬油的成分比較復雜,除食鹽的成分外,還有多種氨基酸、糖類、有機酸、色素及香料等成分。以鹹味為主,亦有鮮味、香味等。它能增加和改善菜肴的口味,還能增添或改變菜肴的色澤。

  醬油的營養成分

  氨基酸是醬油中最重要的營養成分,氨基酸含量的高低反映了醬油質量的優劣。氨基酸是蛋白質分解而來的產物,醬油中氨基酸有18種,它包括了人體8種必需氨基酸,它們對人體有著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人們只能在食品中得到氨基酸才能構成自身的蛋白質,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構成生物體細胞組織的重要成份,是生物體發育及修補組織的原料,人體內的酸鹼平衡,水平衡的維持,遺傳信息的傳遞,物質的代謝及轉運都與蛋白質有關。

  還原糖也是醬油的一種主要營養成份。澱粉質原料受澱粉酶作用,水解為糊精、雙糖與單糖等物質,均具還原性,它是人體熱能的重要來源,人體活動的熱能60~70%由它供給,它是構成機體的一種重要物質,並參與細胞的許多細胞的許多生命過程。一些糖與蛋白質能合成糖蛋白,與脂肪形成糖脂,這些都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物質。

  總酸也是醬油的一個重要組成成分,包括乳酸、醋酸、琥珀酸、檸檬酸等多種有機酸,對增加醬油風味有著一定的影響,但過高的總酸能使醬油酸味突出、質量降低。此類有機酸具有成鹼作用,可消除機體中過剩的酸,降低尿的酸度,減少尿酸在膀胱中形成結石的可能。

  食鹽也是醬油的主要成分之一,醬油一般含食鹽18克/100毫升左右,它賦予醬油鹹味,補充了體內所失的鹽分。

  醬油除了上述的主要成分外,還含有鈣、鐵等微量元素,有效地維持了機體的生理平衡,由此可見,醬油不但有良好的風味和滋味,而且營養豐富,是人們烹饪首選的調味品。

  醬油的分類:

  醬油的鮮味和營養價值取決於氨基酸酞氮含量的高低,一般來說氨基酸酞氮越高,醬油的等級就越高,也就是說品質越好。

  大於等於0.8克/100ml為特級

  大於等於0.7克/100ml為一級

  大於等於0.55克/100ml為二級

  大於等於0.4克/100ml為三級。

  生抽醬油是醬油中的一個品種,以大豆、面粉為主要原料,人工接入種曲,經天然露曬,發酵而成。其產品色澤紅潤,滋味鮮美協調,豉味濃郁,體態清澈透明,風味獨特。

  顏色:生抽顏色比較淡,呈紅褐色。

  味道:生抽是用來一般的烹調用的,生抽吃起來味道比較鹹。

  用途:生抽用來調味,因顏色淡,故做一般的炒菜或者涼菜的時候用得多。

  老抽是在生抽醬油的基礎上,加焦糖色經過特殊工藝制成濃色醬油。

  顏色:老抽是加入了焦糖色/、顏色很深,呈棕褐色有光澤的。

  味道:老抽吃到嘴裡後,有一種鮮美的微甜。

  用途:一般用來給食品著色用,比如做紅燒等需要上色的菜時使用比較好。

  使用醬油的注意事項

  醬油雖然調味品,但有些人是不可多吃的。

  1、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應和控鹽一樣控制醬油。因為醬油既含有氯化鈉,又含有谷氨酸鈉,還有苯甲酸鈉,是鈉的密集來源。

  2、痛風病人應當注意,醬油中含有來自於大豆的嘌呤,而且很多產品為增鮮還特意加了核苷酸,所以一定不能多用。

  3、醬油中含有鮮味物質,因此用了醬油後就應當少放或不放味精、雞精,特別是增鮮醬油,更可替代所有鮮味調料。

  4、和鹽一樣,在炒菜時醬油要後放、少放。

  怎麼辨別醬油的好壞?

  醬油食前要驗明正身

  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醬油時,特別要注意生產日期和保質期。買醬油要一看二搖三嘗味。看質量指標,看顏色;好醬油搖起來會起很多的泡沫,不易散去,也可貼著瓶口聞味道,好醬油往往有一股濃烈的醬香味,嘗起來味道鮮美,而劣質醬油搖動只有少量泡沫,並且容易散去,嘗起來則有些苦澀。

  先看標簽

  從醬油的原料表中可以看出其原料是大豆還是脫脂大豆,是小麥還是麸皮。看清標簽上標注的是釀造還是配制醬油。如果是釀造醬油應看清標注的是采用傳統工藝釀造的高鹽稀態醬油,還是采用低鹽固態發酵的速釀醬油。釀造醬油通過看其氨基酸態氮的含量可區別其等級,克/100毫升含量越高,品質越好(氨基酸態氮含量≥0.8克/100毫升為特級,≥0.4克/100毫升為三級,兩者之間為一級或二級)。

  看清用途

  醬油上應標注供佐餐用或供烹調用,兩者的衛生指標是不同的,所含菌落指數也不同。供佐餐用的可直接入口,衛生指標較好,如果是供烹調用的則千萬別用於拌涼菜。? 聞香氣。傳統工藝生產的醬油有一種獨有的酯香氣,香氣豐富醇正。如果聞到的味道呈酸臭味、糊味、異味都是不正常的。

  看顏色

  正常的醬油色應為紅褐色,品質好的顏色會稍深一些,但如果醬油顏色太深了,則表明其中添加了焦糖色,香氣、滋味相比會差一些,這類醬油僅僅適合紅燒用。慎買袋裝醬油:市場中存在大量不合格的袋裝醬油、醋是由水、糖色、工業用醋精勾兌成的,這種產品帶有刺激性氣味,並含有重金屬等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提醒大家,豆瓣醬和醬油雖起到很好調和作用,但是一定牢記含鈉量高,要少食。

  結語:醬油和豆瓣醬都是咱常吃的東西,在食品安全得不到保障的今天,你得好好學學怎麼挑選“醬”!(文章原載於《大眾健康》,刊期:2012.10,作者:王海龍,版權歸作者所有;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三九養生堂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四季飲食飲食常識飲食誤區母嬰食譜食物百科飲食調理保健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