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老人健康 >> 健康飲食 >> 營養飲食 >> 教老人五谷養生聰明吃

教老人五谷養生聰明吃

  每一種谷物的營養都各有特點,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自古至今,中國人以米為主食。而吃慣了精米細面的現代人,在一陣養生風氣中,將目光投向了五谷雜糧,甚至在超市中亦賣起了五谷米及十谷米。

  何謂五谷雜糧呢?自古便有多種诠釋。《黃帝內經》曰:"五谷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其中五谷指的是粳米、小豆、麥、大豆、黃黍。而明末張景岳所著《類經》中所指的五谷是“米、麻(可能是指胡麻)、大豆、麥、黃黍”。民間所說的五谷雜糧,一般是指“稻、黍、稷、麥、菽”。稻指的是稻米、糙米;黍指的是黃米或玉米;稷指的是小米;麥指的是大麥、小麥、荞麥、燕麥等麥類;菽指的就是一般豆類,例如大豆、綠豆、紅豆等;雜糧指的是除了水稻、小麥以外的雜食,例如核桃、薏仁、南瓜子等。

  大家都知道,五谷雜糧較一般經過加工的細糧要營養得多,但實際上每一種谷物的營養都各有特點,不同品種的糧食,營養價值也不盡相同,而就中醫來說,五谷雜糧亦有其各自不同的特性,以下就來介紹一些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谷糧。

  稻米,是人類的最主要的糧食,亦是人身體能量的來源,《本草食鑒》記載:“米飯,性甘溫、宜煮飯食、益血生津、補中養氣、填髓充饑、健脾養胃、調和五髒,不可一日或缺。”稻米能補脾、養胃、滋養、強壯,煮成粥具有補脾、和胃、清肺的功能,對病後腸胃功能較弱者,尤其是口渴、煩熱之人適合食用。

  糯米、性甘溫、具補中益氣之功。《本草綱目》中提到,糯米,一治自汗不止。方法是、小麥麸同炒為末,每服3錢,米湯飲下。二治胎動不安,用糯米1兩,黃芪、川芎各5錢、水1000ml,煎服。三治虛勞不足及營養不良、體力衰微,方法是將糯米放入豬肚內蒸干,搗作丸子,每日服用。(換算1錢=3.75克,1兩=37.5克

  玉蜀黍,味甘性平,能調中開胃、利尿除濁,常用於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或高血壓病的輔助治療。用法是以新鮮玉蜀黍根和葉45~90克(干者18~36克),水煎,1日分2~3次溫服。

  粟米,味甘、鹹,性涼,有補虛損、健脾胃之功。小兒脾虛洩瀉、消化不良,用粟米、淮山藥共研細末,煮糊加白糖適量喂之。產後體虛,用粟米、大棗煮粥,加紅糖食用。

  小麥,具有養心安神、厚腸益脾之功。在醫聖張仲景的《金匮要略》中就有一帖著名的甘麥大棗湯。可治療因情緒抑郁或思慮過度、心脾元氣受損,導致神志不安、悲傷欲哭、呵欠不斷,以小麥治療可具良好效果。方法是用小麥1兩半,甘草3錢,大棗10枚,水煎分3次服。

  大麥,有和胃寬腸之功。食管癌等所致吞咽困難,可用大麥面成稀糊狀後飲用,因其性滑膩、易下咽,能助胃氣、恢復體力。平日可飲用烘炒過的大麥放在開水中泡制成大麥茶,不但香氣誘人,在進食油膩食物後飲用大麥茶,還可以去油、解膩,達到健脾胃、助消化的作用。

  荞麥,能降氣寬腸、消積開胃,用於腸胃積滯、慢性洩瀉、外用治水火燙傷等。李時珍在壯年之時,患肚腹微微作痛,食即瀉,瀉亦不多,一晝夜好多次,消瘦疲乏2個月,用消食化氣藥俱無效,有個僧人讓他用荞麥面作飯,連食三四次即愈。

  大豆,有健脾寬中、潤燥消水的效用,可輔助治療疳積(消化吸收功能長期障礙所引起的一種慢性腹脹疾患)瀉痢、腹脹瘦弱、妊娠中毒、瘡痛腫毒、外傷出血等症。用炒黃豆60克,配麥芽30克,共研為細末,以大棗煎湯配服,一日服2次,可改善血虛、面色萎黃、嘴唇指甲蒼白等症狀。

  綠豆,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消癰腫,止渴下氣,益腸胃,除煩熱的作用。用解藥物,如、巴豆、農藥中毒食物中毒、酒精中毒等,取綠豆120克,甘草30克,加水煎湯,大量灌服,為臨床常用的中毒解毒劑。

營養飲食滋補調理飲食禁忌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