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老人健康 >> 老人疾病 >> 夏季心腦血管發病高峰

夏季心腦血管發病高峰

  35℃以上的高溫天氣,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明顯上升。

  夏天到了,不少心腦血管病患者有這樣一個認識誤區,認為一年之中夏季血壓最低,症狀會相對穩定一些。其實不然,夏天是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的高峰期。有資料顯示,進入5月份後,中風、冠心病患者的住院率明顯增加,在35℃以上的高溫天氣,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明顯上升,所以高溫對心腦血管病患者來說危害很大。這是由於夏季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對氧氣和養分的需求量增加,但此時氣溫較高,空氣濕度較大,而含氧量降低,且人體為散熱會使血液集於體表,因此心髒大腦血液供應減少,會加重缺血缺氧反應。由於氣壓偏低、人體大量排汗,體內水分流失多,使血液黏度上升,血液循環受阻,容易誘發血栓、心梗、冠心病、中風等心腦血管疾病。從中醫學的角度看也是如此,氣候炎熱,會使人正氣虛衰,耗氣傷津,造成“氣血經絡凝塞不通”,從而導致心肌缺血、心律失常、血壓升高,甚至會因顱內出血或心肌梗死,而發生心腦血管意外。

  所以夏天到了,我們要給心腦血管病患者提個醒,請注意身體變化,也可以運用中醫的一些調養攝生的方法,安然度過炎夏。

  面對夏天諸多的危險因素,心腦血管病患者應如何安度炎熱夏季呢?

  首先,要防止“情緒中暑”,做到“心靜自然涼”。

  天一熱,人就容易顯得煩躁,要防止“情緒中暑”,就要特別注意“靜心”養生。應該讓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精神愉悅,對生活充滿信心,免除外界不良情緒的干擾,切不可“以熱為熱”,導致心火內生,情緒失控,過度憤怒或緊張而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在盛夏還應盡量少講話,不做緊張的腦力思考,以免勞神傷氣。這是夏季養生的重要一環,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藥物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二,要做到起居有節,適時運動。

  中醫認為,夏天應是老年人“靜養”的季節,不宜大量運動。很多老年人由於夏季天亮得早,都願意早起晨練,但據調查,70%-80%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都是在早晨6-l0時,這段時間被認為是心腦血管病的好發時間,因此鍛煉應盡量避開這段時間。近年來,使用空調的家庭愈來愈多,居室內外就形成了溫差,如果正午走出戶外,溫差會更大。心腦血管病人對於這種變化很難適應,因為溫差的急劇變化會引起人體血管不斷收縮和舒張,直接導致血壓變化,引起血液循環障礙,誘發心梗或卒中。因此,有心腦血管病史的老人應注意減少戶外活動,多在室內休息,且午後最好能小睡1小時,以補充晚間睡眠的不足。

  第三,要注意飲食清淡,保證水分充足攝入。

  盛夏時節暑濕重,易發生濕熱症,故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的食物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之物,尤其要避免暴飲暴食,因為患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暴飲暴食容易誘發心絞痛、心肌梗塞等突發性疾病。高血壓者應注意每日的鹽攝入量控制5克以下,同時提高攝入含鉀豐富的食品,多吃些新鮮蔬菜、瓜果及豆類制品。如西瓜性味甘、寒,西瓜汁有“天然白虎湯”之稱,能引心包之熱,從小腸、膀胱下洩,具有清熱解毒、消暑生津的功效。要注意多喝水,及時補充水分,即使感到不渴每天也要飲水在1000毫升以上,汗多時還要增加飲水量。尤其是晚上睡覺前和早晨起床後應喝一杯水,如半夜醒來時也可適量進點水,此舉可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血栓形成,減少心腦血管疾病突發的可能。有條件者可多喝如綠豆湯、百合湯、蓮子粥、酸梅湯等飲料,既可補充水分,又能清熱解暑及增進食欲。如根據民間驗方《菊槐綠茶飲》所載,可將菊花、槐花、綠茶各三克放入茶杯,沸水沖泡,頻頻飲之,每日數次,不僅解渴,還能降低血液黏度。

  第四,在暑期可進行食療。

  食療為我國烹調一大特色,源遠流長。我國很多天然藥物藥食同源,以藥性與食性所具有的性質和功能,調整人體陰陽平衡。這裡介紹幾款夏季常用食療方,供心腦血管病患者選用。

  1、玉米須西瓜皮湯玉米須有良好的降壓及利尿健胃功效,用治高血壓療效明顯且穩定。方法取60克玉米須、60克西瓜翠衣,3只去皮香蕉,加4碗清水煎至1碗半,可加適量冰糖飲用,每日3次,可治高血壓。

  2、涼拌苦瓜絲苦瓜既可食用,又可作藥用,有除邪氣、解勞乏、祛熱解暑、養血滋肝、潤脾補腎的作用,夏日多吃點苦瓜,不僅能解暑清心,還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可將苦瓜切成絲,用沸水燙一下瀝干,再加入蝦米、麻油、鹽、醬油、味精等調料,攪拌後即成一道佳肴。

  3、洋參百合蓮子湯取西洋參3克,百合15克,帶芯蓮子10粒,白糖適量,加水炖熟,經常服用,起益氣養陰,寧心安神之效,可用於冠心病的防治。

  4、蓮心飲蓮子性味苦寒,善清心火,溝通心腎,主治心煩頭暈,心悸失眠等症,唯便溏者慎用。可取蓮子心15個,放入杯中,沸水沖泡,代茶頻飲。

  第五,夏季亦可適度進補。

  夏天由於氣溫高,毛孔擴張,易於出汗,人常感倦怠乏力,胃口不好,睡眠不安,精神不佳,如果不及時扶助正氣,增加抵抗力,往往會引起其他病變。因此,只要舌苔不是白膩、厚膩或黃膩,或有發熱的話,就可以適當進補,這是增加抵抗力最有效的方法,稱之為“伏補”。但有人認為,冠心病和高血壓患者大多是飲食不慎、進食高脂肪和高糖食物所致,因此不但不需要補,而且不能再補了。其實不然,中醫認為冠心病是“本虛標實”證,在心絞痛發作頻繁時,應以治“標”為主,但在平時應以治“本”為主。當然,補要得法,不可濫補,蠻補,而應調補、清補。在夏季,“本虛”方面主要表現為氣虛及陰虛。氣虛的主要表現是胸部悶痛、心慌氣短、精神萎靡不振,易出汗,脈細無力。這時應可服用中藥補中益氣,可用黨參、黃芪、白術、甘草等炖湯,或服生曬參;在補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加用一些活血藥,如丹參、當歸等;並注意保護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如用蒼術運脾。如表現為陰虛為主,有胸悶盜汗、心煩失眠、腰酸耳鳴等,可予養陰生津法,如生地、當歸、山萸肉、枸杞子、麥冬、五味子、石斛等炖湯服用,但不宜過分滋膩,以免影響脾胃消化吸收功能。如果既有氣虛的症狀,又有陰虛的症狀,這叫陰陽兩虛,可以養陰藥與補氣藥同用。此外,如有高血壓,可加用既有補益作用,又能降低血壓藥物,如杜仲、桑寄生、枸杞子等。血脂升高時,還可加入黃精、玉竹、芡實、金櫻子、首烏等補腎養陰、降低血脂的藥物,同時還可與生山楂、決明子等消導之品配伍。

  第六,夏季是進行中醫外治的良好時機。

  中醫外治乃是在中醫學理論指導下,將中藥通過皮膚、孔竅、穴位等,作用於氣血經絡、髒腑病灶,達到內病外治功效的一種治療方法。夏季三伏為人體經絡氣血旺盛之時,且此時進行藥物敷貼也較冬季更為簡便,故而心腦血管病患者在夏季適宜進行外治治療。如冠心病患者可用郁金150克磨成細粉,再將菖蒲100克,生山楂100克,川芎100克,赤芍100克,黨參100克,麥冬100克放入鍋中,加水4000毫升,煎煮30分鐘,過濾取汁,加入郁金粉和勻,小火烘干,用時取藥膏1-2克,敷於臍中,紗布固定,1日1換,14日為1療程。高血壓病患者可將白菊花200克,桔皮60克,茯苓100克,決明子200克和勻,裝入長條形紗布袋中,圍於頸項部一圈,3日1換,14日為1療程。

  第七,莫要忽視疾病先兆。

  如果老年人在夏季經常出現頭痛、眩暈、肢麻、胸痛、心悸或一過性暈厥及語言不利等症狀,不要以睡眠不好或過度勞累等原因來自作解釋,應視為疾病先兆,要盡快到醫院檢查,以及時采取治療措施。

養生保健健康飲食老人心理老人疾病老人用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