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日常疾病 >> 糖尿病 >> 基本常識 >> 糖尿病腹瀉一定要服抗生素嗎?

糖尿病腹瀉一定要服抗生素嗎?

  

         腹瀉,俗稱“拉肚子”,在糖尿病患者中很常見,尤其是糖尿病病程較長者。有不少患者一出現腹瀉就服用抗生素,這樣做合適嗎?應該怎樣做才是恰當的呢?

         腹瀉分為哪幾種?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腹瀉有哪幾種。腹瀉按病程可分為急性腹瀉和慢性腹瀉。急性腹瀉起病多急驟,病程較短,多為感染或食物中毒所致。慢性腹瀉起病緩慢,病程較長,病程多超過兩個月。常見於慢性感染、炎症、吸收不良、腸道腫瘤或神經功能紊亂。如果按病因可分為感染性腹瀉與非感染性腹瀉兩大類。感染性腹瀉是由細菌、病毒等病原體引起,如細菌性痢疾、病毒性腸炎等。感染性腹瀉是人體自我保護的一種機制,機體通過腹瀉可排洩掉一部分毒素。非感染性腹瀉常見於受涼、消化不良、胃腸功能紊亂等。

         糖尿病患者出現腹瀉,既可以是感染性腹瀉,也可以是非感染性腹瀉。糖尿病患者機體抵抗力較差(特別是老年患者、病程較長者、血糖控制較差者),容易受病毒、致病菌的侵襲,出現腹瀉。這類腹瀉多為急性腹瀉,每天排便次數可多達5~8次以上,糞便量多而稀薄。如為細菌感染,則為水樣或為粘液血便或膿血便,常伴腹鳴、腸絞痛,可伴有發熱等中毒症狀。對於病程較長、血糖控制較差者,慢性腹瀉更常見,這主要是由於胃腸道自主神經功能紊亂,導致胃腸蠕動節律紊亂,引起腹瀉,或腹瀉與便秘交替。這類腹瀉一般不伴有發熱等全身中毒症狀,可在凌晨明顯(俗稱“五更瀉”)。

         發生腹瀉應該怎麼辦?

         了解了糖尿病患者出現腹瀉的常見病因,我們就知道了並不是所有的病友出現腹瀉後都需要口服抗生素,這樣做是盲目的,甚至是有害的。那麼作為糖尿病患者在出現腹瀉後應怎樣去做呢?

         輕症腹瀉或慢性腹瀉(不伴有發熱、嘔吐,大便不成形但非水樣便,不帶粘液、膿血,無明顯脫水症狀),應多飲水,吃一些稀軟、易消化的食物,如雞蛋羹、面條等。安全、可靠的治療是服用粘膜保護劑,如思密達,首次6.0克,適量溫開水化開攪勻後服用,最好空腹服用,以後每天三次,每次3.0克;如效果不明顯可服用腸蠕動抑制劑,如易蒙停,服法是每日1~2次,每次1~2毫克。注意這類藥不能過量服用。糖尿病患者極易出現腹瀉與便秘交替的情況,不要因止瀉而引起或加重便秘,因此一般服用1~2天即可。如腹痛明顯,可口服654-2(又名山莨菪鹼),有選擇性解除痙攣的作用,常用於胃腸絞痛,並能擴張血管、改善微循環,口服每次5~10毫克,一天1~2次;不良反應有口干、面紅、心動過速等,青光眼、男性前列腺肥大者禁用。對於慢性腹瀉病程較長的患者,中醫認為脾氣虛弱為基本,腹瀉為其標,可服用參苓白術散加減。

        對於重症腹瀉或急性腹瀉,特別是伴有發熱、嘔吐,大便呈水樣便,6~8次/天以上,大便帶粘液、膿血,出現脫水症狀(如口渴,體重銳減,尿少等)的患者,應立即前往醫院,查血象及大便化驗檢查,以判斷是否為感染原因引起的腹瀉,決定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療,及選用何種抗生素。同時積極補液,支持治療。對於這類患者千萬不要抱僥幸心理,嚴重的感染、脫水及血糖波動(患者處於應激狀態)都可能導致生命危險,此時常常需要在醫生指導下的綜合治療。濫用抗生素可能招致耐藥菌株的產生,使病情復雜化。

         因此,糖尿病患者腹瀉時應根據病情采取不同的治療,濫用抗生素是不明智的,也是不可取的。

糖尿病飲食糖尿病並發症預防保健治療原則病因及類型檢查診斷臨床症狀基本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