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日常疾病 >> 糖尿病 >> 糖尿病飲食 >> 食療是糖尿病治療最關鍵方法

食療是糖尿病治療最關鍵方法

    眾多專家就中國糖尿病現狀與國外糖尿病現狀進行分析與交流,一致認為,食療是糖尿病治療最關鍵的方法。       科學食療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       目前糖尿病在我國已經呈“井噴”態勢。同時,糖尿病及並發症的防治也帶來巨大的經濟負擔和社會壓力。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05至2015年,中國由於糖尿病等慢性病導致的經濟損失高達5577億美元。與此同時,我國糖尿病現狀出現了年輕化、難控制性等新特點;據統計,2013年,中國約1.14億人已經確診為糖尿病患者,其中18歲及以上成人占11.6%。患病率高,知曉率、控制率低等問題也急需解決。       北京協和醫院糖尿病中心主任、中華糖尿病協會會長向紅丁說出了一串數字,讓人更加吃驚:“中國每天會增加1.5萬糖友,每小時就增加500人,每分鐘增加10人。就在我們剛剛過去的10分鐘內,又增加了100個糖友。”這位從醫41年,做了37年糖尿病研究的老專家提出,目前,我國還有4億人血糖正常但卻容易得糖尿病,處於糖尿病高危人群中。生活節奏快、飲食不規律、壓力大、不按時運動等這些年輕人難以改變的現實,讓年輕人很難擺脫糖尿病的陰影。       向紅丁說:“不管是哪種類型的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飲食治療。飲食治療是防治糖尿病不可或缺的部分,科學的食療,成為糖尿病治療的基礎。”       三五防糖法       向紅丁總結出了治療糖尿病的5個要素:教育心理、飲食療法、體育療法、藥物療法和病情檢測。他還提出了具體的“三五防糖法”:       第一個“五”:對糖尿病無知,要多懂;熱量攝取過多,要少吃;體力活動減少,要勤動;緊張焦慮不快,要放松;多種代謝紊亂,要服藥。       第二個“五”:教育心理,對心理進行調節;飲食療法,用飲食控糖;體育療法,選擇適合的運動;藥物療法,必要時要吃藥;時刻關注自己的病情,做好病情檢測。       第三個“五”:體重達標、血糖達標、血壓達標、血脂達標、血黏達標。       食療不等於饑餓療法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馬冠生教授說:“在慢性病誘發的因素中,最大的變化是與生活方式有關。我們的腰越來越粗了,食物越來越精細,出行方式用汽車代替了步行,吃得多,吃得精,動得少,這些都是糖尿病等慢性病發生的重要原因。糧食的精細化引發糖尿病。”       “片面將糖尿病食療理解為‘饑餓療法’是不准確的。”衛生部北京醫院營養科原主任王璐分享了門診糖尿病人的認識誤區,很多人認為糖尿病人吃得越少越有利於控制血糖,每天只吃粗糧不吃細糧,只吃青菜不吃肉類等等。其實,這樣的飲食習慣,很容易導致人體營養不良。一般糖尿病人飲食食量可以用拳頭來衡量,每餐主食大約需要一拳頭,1~2捧的蔬菜,1~2份(可以像乒乓球大小)蛋白質食物,所謂的蛋白質食物,比如說牛奶160克,雞蛋一個,瘦肉一兩,干的黃豆25克,換成豆制品就是50克,換成豆腐就是100克。這些都是糖尿病患者在日常飲食中應該注意的,具體的飯量可根據自身情況來判斷。       “近幾年,很多韓國人都在通過食療來防控糖尿病,結果韓國的糖尿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在逐年下降,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食療在糖尿病防治方面的重要作用。”韓國糖尿病協會理事洪相俊分享了韓國糖尿病食療的成效。       氨基酸讓“稀薄的胰島素”重新變完整充盈       在此次會議上,來自韓國的藥學博士,83歲的文貞述以自己的親身經歷,講述他如何與糖尿病抗爭,並由此研發出“黑蔘蠶鹿”的故事。他說:“1979年,我40多歲時被告知患了糖尿病,經過多年醫治無效後,感覺傳統治療方式有很大的局限性。”文貞述說,胰島素是人體必需的激素,正常人的血糖就是由人體這個智能機器通過胰島素來調節的。胰島素是由51種氨基酸有序地串起來,像一條“珍珠項鏈”,這51種氨基酸一種都不能少,一旦其中一種氨基酸缺乏,胰島素就如珍珠項鏈斷了線,會失去原有形態和作用,無法正常發揮糖代謝功能。       文貞述和他的團隊用了15年時間,歷經一萬多次實驗,從3萬多種動植物中挑選出黑豆、人參、蠶絲、鹿茸4種含有絲氨酸和胱氨酸最高的食材作為主要原料,研制出能夠補充、改善糖尿病人氨基酸狀況、恢復代謝平衡的健康產品。只有補充缺少的氨基酸,讓“稀薄的胰島素”重新變得完整充盈,糖尿病能獲得根本改善。       文貞述說:“人到了一定歲數,疾病就會自己找上門,最好的辦法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延緩疾病的發生。在飲食中做到三低一高:低油、低鹽、低糖,高纖維。”
糖尿病飲食糖尿病並發症預防保健治療原則病因及類型檢查診斷臨床症狀基本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