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兒童心理 >> 父母怎樣引導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父母怎樣引導孩子克服恐懼心理

  恐懼是幼兒常見的心理狀態,每位家長都曾遇到過孩子向自己訴說害怕的事情,但所采取的應對方式卻各有不同:有位孩子第一次滑滑梯時兩腿發軟,怎麼都不敢爬上去,結果家長當眾訓斥他是膽小鬼,臊得他面紅耳赤;還有位孩子不敢獨自睡覺,媽媽笑她是小傻瓜,導致她的膽子更小了;也有些家長對孩子的害怕采取不承認態度,說這些都是想像和虛構出來的,孩子卻怎麼都不信……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以上幾種做法都是錯誤的。不管大人還是孩子都會感到恐懼,只是大人經驗豐富,懂得如何面對,可對經驗尚淺的孩子而言,無助情緒就表現得格外突出了。所以,每個孩子都要經歷心理逐漸成熟的過程,各個年齡階段都有特定的恐懼對象——

  新生兒睜開眼睛不久便認識父母,任何不熟識的面孔對他們來說都意味著危險和威脅。

  幼兒的被遺棄感大約在10個月以後出現,1~2歲達到高峰,這時他們不懂得走開的人依舊存在,以為凡是看不見的東西就永遠消失了,所以媽媽稍離開一會兒就嚇得大哭。

  3歲以上的幼兒開始懼怕黑夜和帶面罩(如黑眼鏡,口罩等)的人。此時他們已經學會根據觀察大人的面部表情來推斷他人的行為,所以一旦得不到視覺信息,無法預料將會發生的事情,他們便會感到惶恐不安。

  踏進校門後孩子的心理狀態會發生較大改變,新的恐懼也油然而生。美國心理學家曾調查過300多名4~6年級的學生,請他們回答哪些事情最令自己害怕,結果“失去親人”名列榜首,“雙目失明”和“被老師留校”並列第二。

  既然恐懼是兒童期的天性,無法回避,那麼家長該采取怎樣的對策,做出有益引導,幫助孩子克服心理弱點呢?

  切勿責罵、嘲笑或愚弄他

  孩子害怕時,第一時間便會向我們傾訴,哪怕他的“恐懼點”再荒誕可笑,我們都不應該采取以下幾種態度:說他是膽小鬼、生硬地勒令他不許哭、在日後孩子不聽話時以此嚇唬他。正確的做法是耐心地安撫孩子,向他解釋一些生活中的科學常識,而不是簡單地用“世界上根本沒有鬼”之類的語言敷衍。取得孩子的信服十分重要,一來可以讓孩子接受科學原理,二來也能讓他相信家長的力量可以保護自己,恐懼感自然隨之消失。

  切勿強迫孩子將恐懼藏在心裡或否定它的存在

  5~8歲的孩子往往用否定對付害怕,以為自我暗示就能夠戰勝一切,其實這反而不利於心理健康。家長應幫助孩子直面恐懼,告訴他害怕是正常的心理現象。實踐證明,經常給孩子講些科學常識是幫助他克服恐懼感最有效的方法。例如有的孩子怕蜜蜂,主要是因為聯想到蜜蜂會蜇痛自己。這時家長不妨給他講講蜜蜂的生活習性,比如小刺是用來采蜜的,不會主動進攻我們,大多數孩子便能打消恐懼,喜愛上這一勤奮勞作的小動物。不論孩子在哪個年齡階段,只要我們能把事物講得合情合理,就能幫助他幼小的心靈建立起安全感。

  注意觀察,及時處理孩子的的恐懼表現

  有時孩子的恐懼會以其它方式表現出來,比如人們常說的犟,或是突然呆若木雞,這些其實都是害怕造成的。有個兩歲多的孩子說什麼也不肯進澡盆,經過很長時間誘導,他才說出是因為怕被水沖進下水道裡去。孩子有著自己的臆想世界,我們不一定能完全看透,所以要隨時觀察,當發現孩子有異常表現時,如忽然抵觸某件事物、無意間透露一些恐懼的想像,家長就要循著話題誘導他說出心底的想法,才能對症下藥一一化解。

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