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青少年受欺負可助培養社交

青少年受欺負可助培養社交

  欺負他人永遠不是青少年陶冶性情的途徑,但是偶爾遭人反對、排擠,也許可以給孩子帶來好處。

  美國一項研究顯示,青少年遭人欺負的記憶比被友善對待的記憶更深刻。如果青少年有勇氣反抗欺負自己的人,那麼欺負行為將有助他們培養社交能力和情緒控制能力。

  反擊有益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矶分校心理學家對2000名十一二歲中小學生的友好和敵對關系展開調查。對待討厭自己的同齡人,一部分孩子同樣開始討厭對方;其他孩子則選擇沉默或與對方和解。

  研究人員將兩部分人進行對比,發現其中“以牙還牙”的孩子心理狀態最趨成熟。“以牙還牙”的女孩,在社交能力測試中得分明顯高出其他人,在班裡和學校也更受歡迎。男孩中,“奮起反擊者”比“默默忍受者”在班裡表現突出。

  研究人員強調,這項研究並非宣傳被同學排擠和欺負有益健康,但是這種經驗提前教會青少年,生活中並不是每個人會喜歡自己以及如何解決沖突。

  美國威拉米特大學教授參與這項研究。英國《星期日泰晤士報》23日援引她的話報道:“毋庸置疑,不被任何人討厭的孩子適應能力最強。但是對於遭到同齡人討厭的孩子,我們認為,可能‘以牙還牙’比沉默或示好對他們更有幫助。”

  普遍現象

  實際上,青少年被同齡人討厭的現象普遍存在。

  美國亞利桑那大學心理學家諾埃爾·卡德在美國《發育心理學》最新一期雜志上發表文章說,綜合涉及超過2.3萬名實驗對象的26項實驗結果,35%以上青少年與同齡人之間至少有過一段“敵對關系”。

  英國斯特拉思克萊德大學研究人員調查100名9歲至13歲青少年,詢問他們被欺負和被友善對待的次數。

  參與研究的兒童學教授唐納德-克裡斯蒂說:“當我們讓孩子們說出別人表現不友好的次數和經歷,他們記得很清楚,我們甚至來不及記錄。但是關於別人的體貼和友善,我們的記錄為空白。”

  “那些被同齡人形容成‘親社會型’、替同學抱不平的孩子,能更好‘化干戈為玉帛’,”克裡斯蒂說,“他們的學習和理解能力比其他人強。”

  生活實例

  研究結果與現實生活中一些例子相符。有的成功人士表示,在學生時代被同學欺負而奮起反擊的事件,成為自己人生的轉折點。

  英國喜劇演員埃迪-依澤德6歲時母親去世,此後他一直就讀於不同的寄宿學校。他學會將幽默作為自我保護工具。他說:“當我去第三所寄宿學校時,我的情緒波動很大,但是我沒有哭。沒有人能欺負我,因為我隨時會還手。那時我已經可以解決遇到的任何問題。”

  英國歌星米歇爾-希頓曾在學校因肥胖遭人嘲笑。她在一次訪談中說道:“(那些回憶)太可怕了,但是它促使我成為更出色的人。”

  ?星期日泰晤士報》說,現在,英國一些學校建立了幫助學生解決沖突的課程,孩子們可以學會在討論和協商中解決矛盾。

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