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農村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與矯正

農村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與矯正

  一、農村學生自卑心理問題的提出

  自卑是人內心的一種自我否定的情緒體驗。在學習過程中表現為缺乏自信心,課堂上不敢發言,解題效率低;在人際交往中表現為謹小慎微、多愁善感,常產生疑忌心理,行為瞻前顧後等。自卑心理在整體上可概括為對自己的能力、品質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和心理承受能力脆弱兩個方面。

  自卑感人人都有,特別是具有生活依附性的農村初中學生,由於心理調適能力較弱,自卑感可能更強烈。但是,當學生的自卑達到一定程度,影響到學習的時候,我們就稱之為心理障礙,這時候就需要給予矯正,否則,將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江蘇省宿城區陳集初級中學是一所離城較遠的農村中學,經濟落後,使學生的自卑心理在各種社會意識形態的沖突之下,更顯得突出和加劇。為了使思想品德教育更具針對性、時代性與實效性,切實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我們針對當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自卑心理,立足於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行了有目的、有計劃的專題研究,並提出了一些對策。

  二、農村學生自卑心理的成因分析

  通過大量的文獻研究,並對在校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和調查,我們認為,自卑心理是學生心理特征的一個正常的組成部分,在個體的心理發展過程中,大約在4歲以後就會出現。自卑心理的產生,主要來源於心理上消極的自我暗示。其具體成因有多方面:

  1.個體心理缺陷。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每個人都有先天的生理或心理欠缺,只不過程度不同而已。只要處理得好,缺陷也能轉化為各種各樣的優越感。”如果排除生理上的某些不足所引起的自卑心理,那麼,我們重點要解決的應該是學生心理上的自卑。

  心理自卑多是交往受挫或對自我能力估計過低造成的。有的學生不能掌握正確的交往方式,在交往中蒙受羞辱,最後導致心理上的自卑。有的學生由於學習成績差,被歸結為自己不聰明或不用功,從而產生自卑、焦慮過重的心理負擔,使他不能正確評價自己的能力,即使在成功面前也難以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陷入失敗的惡性循環之中。

  2.家庭暗示。主要指家庭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引起的後果。有的學生因為家庭貧困,但大多數學生因為父母是農民,家庭教育簡單粗暴,缺乏正確引導,背上了沉重的思想負擔,如性格內向,膽小恐懼,害怕與人交往,學習沒有快樂感等。

  3.學習誘發。有一個案例可以說明這個問題,某學生平時不愛學習,害怕學習,初一年級剛開始的時候,他的成績還算可以,進入初二年級後,成績已下降到班級後幾名了。教師也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收效不大。進入初三後,總是遭到別人的責罵和白眼。到後來,家長和教師都有點放任自流了。沒有家長的鼓勵,沒有教師的疏導,在班級輿論的打擊下,使他徹底放棄了努力。這樣慢慢地形成了惡性循環,最後淪為一名自卑心極強的學生。

  4.自主評價過低。很多學生對自己的評價不客觀,偏高了是自信,偏低了就產生自卑。特別是對待成年人的批評,他們所能做到的就是你越罵我笨,我就越笨,反正別人不會誇我的。這些不良狀況長期積累就導致學生自主評價過低,缺乏自信。

1 2 下一頁

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