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預防與治療

大學生社交焦慮的預防與治療

  大學生甲因怕與人交往前來咨詢。為了減少和捨友的接觸,起先他是早出晚歸,後來干脆改成走讀,終因路途太遠,學習自然受到嚴重影響。

  學生乙的情況則是:他不知道自己是為什麼,一聽說有集體活動就緊張,只要能逃就逃,因此同學對他很有意見。

  雖然甲和乙的表現形式不一樣,但他們有一個共同點,那 就是他們存在過度的社交焦慮。

  社交焦慮還表現為當眾說話緊張、異性交往緊張等。

  社交焦慮發展到極端就是社交焦慮症或社交恐怖症。表現為情緒上的緊張、不安、擔心甚至害怕,還伴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的情況,如:心跳加快、出汗、臉紅、發抖、呼吸困難、尿頻、尿急等生理表現。行為上還伴有回避。

  所以要說“過度”兩個字,是因為,任何一種情緒都有很重要的適應功能,只有當其“過度”或者“不足”時才會產生問題。就社交焦慮而言,其適度時是有利於人的社會交往的,適度的社交焦慮能讓一個人最充分地展示自己的優勢和潛能。想一想青春期異性交往中男孩子的侃侃而談和女孩子的妙語連珠,那都是適度焦慮的功勞。

  某種意義上說,社交焦慮症和社交恐怖症是青春病,因為它的發作高峰期是在青春期。導致社交焦慮症的原因很多。不同心理學流派有不同的解釋,精神分析學派認為是童年創傷事件的結果,例如孩子從小受到大人的苛求甚至傷害,長大後就會特別怕人;而社交恐怖症患者,往往幼時有被虐待甚至被侵犯的經歷;行為治療學派認為是小時候的環境造成的,比如現在的獨生子女,從小就沒有伴,加上上學後由於高考制度的原因,老師和家長都只關注他們的學習,孩子非常缺乏與人交往的機會,因此也就無法積累與人交往的經驗和解決人際問題的能力;此外,失敗的人際交往經驗,也容易導致青春期社交焦慮;而若從認知治療學派的觀點看,社交焦慮是由認知障礙所導致的,所謂認知障礙是指認知上存在的問題,它包括認知歪曲和認知缺乏兩大類。認知歪曲是指認知中存在著錯誤的、不合理的、片面的或偏執的成分,如:“交往中正視別人是不禮貌的”。認知缺乏則指認知中缺乏有關的常識,如:“我從來不知道和人交往時要正視別人”。

  從預防角度看,上述不同心理治療流派的社交焦慮的病因說已經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做家長的如果能夠從以上幾方面加以注意,就可以提高孩子的社會適應力,使孩子避免在青春期發生社交焦慮或者恐怖。

1 2 下一頁

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