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人群心理 >> 青少年心理 >> 大學校園“郁悶”大流行

大學校園“郁悶”大流行

   心理專家指出,提高挫折承受力,更加自主地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才能有效排遣郁悶情緒

   大四學生小王,昨晚輾轉反側,一夜沒睡。“還不是因為考研和找工作的事,搞得壓力太大!上網去解悶,可從虛擬的網絡游戲世界回到現實中後,卻發現自己更郁悶。”小王苦惱地對記者說。

   小王最近知道了自己的考研成績,但分數線遲遲沒出來。他判斷自己可能差幾分,不過,也許還有一線希望,這不上不下的,讓他坐立不安。“考研的同學越來越多,聽大家評價,今年的外語不是很難,可對於我來說,恰恰是外語拉了後腿。”小王嘟囔著。

   這邊能否讀研前途未卜,那邊親戚已經幫忙聯系到了一家不錯的工作單位,在同學看來,小王的造化不錯,可小王心裡為此郁悶:“我媽沒工作,家裡經濟條件不是很好,供我念書不容易。讀了大學,卻不能靠自己的力量找到一份好工作,還需要親戚幫忙托關系,而且,爸媽可能還要為此再花上一筆數目不小的銀子,慚愧啊。我也還在猶豫———是誓將考研進行到底呢?還是抓住這個工作機會先上班?”

   “郁悶啊!”這3個字簡直就成了他的口頭禅。

   大三學生小李,雖然還沒有面臨就業與考研的壓力,也經常把“郁悶”掛在嘴邊。“有時候必須去操場上奔跑,否則會窒息”,小李說,“系裡風氣很不好,誰優秀大家就‘滅’誰,所以,我在報名參加君政學者評選的時候,都沒敢和宿捨裡的人說,真怕節外生枝”。

   對學校裡的一些“怪現象”看不慣,是小李郁悶的主要原因。2003年下半年,小李所在的院系要發展一批預備黨員,他們班長名列其中。“平日裡,班長盡職盡責,任勞任怨,成績又好,可公示期間,竟有人跑到系裡說他‘待人不夠真誠’,班長入黨的事情就此泡了湯”,小李告訴記者,每年評獎學金的時候,也總會出現這樣的怪事,一些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同學往往會遭到部分同學的不公正評價,最終只能與獎學金擦肩而過。小李告訴記者,“在校園網上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我好郁悶啊’”。

   應該說,“郁悶”一詞在大學校園裡已經流行很久了。清華大學教育研究所應用心理學教授樊富珉告訴記者,6年前,她在一個學生討論小組上第一次聽到這個詞,當時還“挺當回事兒的”,後來,這個詞漸漸成了很多學生的口頭禅。曾有媒體進行過一項高校流行語調查,“郁悶”以55.2%的投票率高居榜首,日前,吉林省某高校一位老師告訴記者,他走訪本校12個班級後發現,有80%以上的學生聲稱“郁悶”。

   大學校園內的“郁悶之風”毫無停歇之勢,和學生們聊起“郁悶”這個話題,大家總有很多話說。記者發現,大一學生多為“現實中的大學與想像中的象牙塔不一樣”、“在中學是尖子生,到了大學成為普通一員”、“喪失了學習動力和人生目標”而郁悶,大二學生多為“敏感的校園人際關系”、“院系部分不正之風”,以及“校園內部貧富差距顯露的社會不公”而郁悶,大三和大四學生則開始因為“考研、就業與戀愛帶來的一系列問題”而郁悶。

   “郁悶是一種籠統的心理亞健康情緒的反映”,中國大學生心理咨詢專業委員會委員沈健教授說。去年,吉林省教育廳大學生心理健康課題組在省內15所高校發放了3000余份抽樣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中“有心理問題或需要引起關注的”人數占到了總體的46.7%。作為該課題組擔綱者之一,沈健告訴記者,調查表明,大學生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強迫傾向、抑郁、敵意、人際敏感、偏執、焦慮等方面,“而這些都會導致郁悶情緒的產生”。

   “對大學生的郁悶,應辯證地看。郁悶,是大學生面對困難時的迷茫與痛苦,我思故我在,人有痛苦,證明他在思考。”吉林大學多年從事學生工作的於天罡老師稱,校園郁悶流行,是社會轉型期的矛盾和動蕩在高校中的反映。他表示,社會轉型期,利益重新分配,競爭加劇,給人帶來更多壓力,並造成心理認同上的偏差,郁悶情緒比較普遍。一方面,社會問題復雜化了,而另一方面,新一代大學生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的抗挫折能力有所下降,有些是在以前的大學生中就長期存在的問題,現在變得突出了。

   樊富珉教授把郁悶的大學生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調侃式的,對他們而言,“郁悶”不過是掛在嘴上的時髦語言,只要不舒心,都呼“郁悶”;第二種是適應不良型的,他們會經常感覺到郁悶;第三種是真有心理困擾的,這類學生反倒不說“郁悶”,卻最危險。總體來講,對於後兩種大學生需要給予特別的關注。

   “就像端一個杯子,端一會兒沒什麼,端24小時,就能把胳膊累壞。你總端著郁悶干什麼?你抱怨大學的環境、條件不如你想像中的好,但是,就現有環境和條件,你充分利用了嗎?光郁悶著,不去做事,看不到前途,會更郁悶。”沈健教授指出,大學生郁悶情緒如果長期積累,肯定會給自身成長帶來不利影響。他建議大學生們加強自我調節,積極主動去適應環境,樂觀面對現實,提高自我。樊富珉教授也指出,高校要有針對性地提供服務,幫助大學生排解郁悶情緒,引導大家提高挫折承受力,樹立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更加自主負責地承擔自己的行為後果。

男性心理女性心理兒童心理青少年心理老人心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