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有異常心理嗎 何時該看心理醫生

有異常心理嗎 何時該看心理醫生

  衡量一個人的健康狀態,心理是否健康是一個重要指標。所以,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培養自身的社會適應能力,注重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但心理學家認為,現實生活中,絕對的、十全十美的心理狀態是不可能存在的,有些短暫的異常心理也會發生在正常人身上,不能視為病態。

  心理異常的實質,就是異常心理的原因、機理和心理結構問題。心理異常是大腦的結構或機能失調或者人對客觀現實反映的紊亂和歪曲,既反映了個人自我概念和某些能力的異常,也反映為社會人際關系和個人生活上的適應障礙。

  但是要清晰地判別正常心理和異常心理,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異常心理與正常心理之間的差別常常是相對的,兩者之間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有本質的差別;但在更多的情況下又可能只有程度的不同。其次,異常心理的表現受多種因素的影響,諸如生物因素、心理狀態、社會環境等,所取的角度不一樣,標准也就不一致了。其三,單純的心理問題目前並沒有什麼儀器可以檢查化驗,全靠專業人員的臨床經驗進行主觀判斷。

  目前最常用的區分標准主要有如下幾種:

  自我評價標准:如果自己認為有心理問題,這個人的心理當然不會完全正常,但一般不可能存在大問題。心理基本上正常的人,完全可以察覺到自己心理活動和自己以前的差別、自己的心理表現和別人的差別等等。這種自我評價在精神科叫自知力。

  心理測驗標准:心理測驗通過有代表性的取樣、成立常模樣本、檢測信度、檢測效度和方法的標准化,才能形成測評量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專家的主觀看法,但是,心理測驗也存在誤差,目前並不能代替醫生的診斷。

  病因病理學分類標准:這種標准最客觀,是將心理問題當作軀體疾病一樣看待的醫學標准。如果一個人身上表現的某種心理現象或行為可以找到病理解剖或病理生理變化的依據,則認為此人有精神疾病。其心理表現則被視為疾病的症狀,其產生原因則歸結為腦功能失調。

  外部評價標准:人的心理活動總是表現在生活的各個方面,如果大家都認為某個人有問題,一般就是正確的。即使旁邊人沒有看出來,專業人員也可以通過各種表現判斷當事人是不是有問題。

  社會適應性標准:在正常情況下,人體維持著生理心理的平衡狀態,人能依照社會生活的需要適應環境和改造環境。因此,正常人的行為符合社會的准則,能根據社會要求和道德規范行事,亦即其行為符合社會常模,是適應性行為。如果由於器質的或功能的缺陷使得個體能力受損,不能按照社會認可的方式行事,致使其行為後果對本人或社會是不適應的時候,則認為此人有心理異常。

  焦慮反應

  人們為適應某種特定環境而作出的一種反應方式。如登台演講、重要考試等活動之前,會有心跳加快、坐立不安的緊張焦慮之感。擔心忘了詞、擔心考不好,等事過之後,這些感覺立即消失,這是正常的焦慮反應。

  類似歇斯底裡現象

  最常見的是夫妻吵架,有的女性會大失常態,聲淚俱下,摔東西,撕衣物,盡情發洩。等事態平息下來後,便會從激動的情緒中走出來,恢復常態。

  強迫現象

  也許你有這樣的體驗:早晨出門,明明鎖上了門,可心裡還嘀咕,轉身又檢查一遍。還有煤氣閥關了嗎?燈閉了嗎?一般腦力勞動者尤其是做事認真的人易出現這種現象。但持續時間不長,對生活、工作無礙,仍屬正常現象。

  疑病現象

  身體偶有不適,便根據自己有限的醫學常識來簡單地對號入座,懷疑自己得了什麼嚴重的疾病。這種心理現象尤其在身邊的親友、鄰居因病早逝和意外死亡後,更加常見。只要進行檢查,經醫生的解釋後,排除了某種疾病的可能,疑病現象隨之消失。

  幻覺

  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況下,可聽到“敲門聲”、“說話聲”,經過確認後,自己意識到是幻覺現象,醫學上稱之為心因性幻覺。正常人在似睡非睡狀態中偶有幻覺體驗,不能屬病態。

  自言自語

  獨處時,有些人專注於某一件事,沉浸在某一情境中,常會自言自語,有的會邊說邊露出笑容,但能選擇場合,自我控制,不影響工作、生活,仍屬正常現象。

  生理有病需要治療,同樣心理也會生病,生病了也需要治療。許多在感情、人際關系、工作或學業方面有了問題的人常常問:“我需要心理治療嗎?” “什麼時候去看心理醫生?”

  如果你在感情或人際關系方面有下列問題,通常可以從心理治療中得到幫助:

  1.感到孤獨和寂寞,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懷,卻難以和他人建立親密關系。

  2.對生活中重大事情無法決定,總是懷疑、猶豫,如結婚、生子等。

  3.失敗接踵而至,如離婚、自殺傾向、親友間暴力等,自己無法應付。

  4.至愛親朋的遠離和過世,形成自我怨恨或罪惡的症結,難以解脫。

  如果已在工作中出現下列問題,便是心理治療最適當的時候:

  1.總是找不到自己想要做的“如意”工作。

  2.感覺陷入被動工作狀態,每天上班總是不快樂。若放棄現在工作,又不知如何是好。

  3.在工作單位自己的能力不被重視,自己的困難無法表達,對自己深感失望和氣餒。

  4.在工作中時常和領導產生矛盾,動辄與同事發生糾紛。

  5.工作壓力較大,由於工作差錯或身體健康,常常不能完成任務。明知工作過度,卻不知怎樣。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