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心理常識 怎樣抵抗慢性壓力

心理常識 怎樣抵抗慢性壓力

  這年一過完開始上班,各種壓力就迎面而來。都說現代人活得累,無非是壓力又多又雜。可壓力這玩意兒無孔不入,逃不掉不說,多了還對健康不好,也難怪人們一聽“壓力”兩個字就頭大。

  不過先別急,雖然長期壓力太大對健康是不好,可如果是慢性溫和的壓力刺激,也不見得就像你想得那麼恐怖。中大醫院心理門診醫師徐治的一項試驗就顯示,老鼠只要8周就能逐漸適應外界給予的慢性應激了,要換成人該多久?就請專家來分析分析。

  慢性壓力影響?先測8周再說

  對於人類來說,慢性壓力常常經年累月,可動物試驗雖然不少,但大多數試驗時間放得還不夠長,一般都是3至6周。

  對比人類漫長的一生來說,3-6周的確只是短短一瞬。在我們的一生中,今天和爹娘吵架,明天公司裡裁員,後天突然要加班……說不上來的瑣事,卻構成了無數的應激事件。

  通俗來說,這就是“慢性壓力”,據說時間久了對身體不好,可一般人卻不能不面對。到底它有多大影響?人類對於無所遁形的生存壓力,是不是就束手無策?

  徐治醫生研究的課題就和此有關。

  研究者選擇了大鼠作為試驗的對象,不過老鼠的壓力和人類多有不同,給老鼠施壓的方式也就多樣化起來。

  比如將老鼠裝在空心管中間,然後兩頭用插槽控制,這老鼠雖然在裡面有吃有喝,可連轉個身都困難;再比如准備一個旋轉器,將老鼠放置在其中,以一定的速度旋轉,保證老鼠盡量最小受離心力的影響;當然還有一種擁擠刺激,原本一個籠子6只老鼠,現在一個籠子裝上12只,雖然喂養的條件都一樣,奈何生存空間大不相同,這對於如今生存空間日益狹小的現代人來說,簡直太感同身受了。

  而這個試驗選擇時間是8周,也就是兩個月左右。

 

  差異逐漸減小?老鼠也會抗壓

  解決了老鼠感受壓力的問題,該思考的就是如何衡量壓力給老鼠帶來的影響了。研究人員同樣設計了三種試驗。

  第一個試驗是將老鼠放在5×5米的箱子裡,計算老鼠在同一時間內穿越多少個格子。不過這老鼠也不可能一直奔來奔去跑不休,通常跑一段時間,它就要停留下來洗洗臉、舔舔毛,這種清潔時間也要計算在內,以觀察老鼠的行動能力如何。

  第二個試驗則是看老鼠的抑郁程度了。抑郁症患者往往存在“了無生趣”的感覺,這其實是一種喪失了愉悅感的表現,術語上叫做“快感缺失”,就是對於自己喜愛的、能帶來愉悅感受的活動也提不起興致。而老鼠非常喜歡甜食,在糖水試驗裡,老鼠可以在清水和糖水中自由選擇進食,而一只正常的老鼠當然會優先選擇更多的糖水,可一只快感缺失的老鼠就未必如此,糖水和清水對它來說可能區別不大,這要換成人,大概也就和抑郁症不遠了。

  至於第三個試驗,就是一種關系生存的記憶力試驗了。在一個水迷宮中,只有一個小小的平台可以棲身,而迷宮周邊的牆上,貼著形形色色的符號。老鼠能不能根據這些符號,快速找到足以棲身休息的平台,就是對它的記憶能力的考驗。而在試驗的最後,專家們還會把這個平台撤去,看看老鼠會不會根據記憶,在某個特定區域不停打轉,從而判斷它的學習能力。

  這三個試驗兼顧了老鼠的行動能力、學習能力和情緒水平,而在三個實驗中,最初應激組的確和對照組有一些差別。應激組的老鼠在第一個試驗中清潔時間偏長,比起奔跑,更常做的是直立和清潔自己的行為,這是焦慮比較高的一種表現;在糖水實驗中,應激組總體水分的攝取量少了,可是清水的攝入量也少了,倒是糖水依舊吃得不少;而在最後的水迷宮中,兩組老鼠的表現也沒有顯著差異,應激組只比對照組慢一點兒。

  不過,更重要的是,上述這些差異,當試驗進行到第8周時,都消失了。

  在確保試驗結果准確的情況下,根據實驗結果,研究者得出一個結論:老鼠它可能適應了壓力,抗壓了。

 

  壓力帶來損害?但我們能適應

  “壓力對健康有損害,這方面的動物試驗不少。就拿上面幾個試驗來說,一般試驗中都顯示,承受應激壓力的老鼠清潔時間多,顯示焦慮情緒比較重;糖水消耗可能減少,表示老鼠快感缺失,有抑郁傾向;在水迷宮中尋找平台的時間長,學習能力下降,說明慢性壓力對於生物的記憶能力、認知功能有負面的影響。可是我們在實驗中,雖然也出現部分這方面的影響,但當試驗時間被拉長後,到了第8周,這些差異就逐漸縮小、消失了。這說明,老鼠已經習慣了這些壓力。”

  徐治醫師告訴記者,研究人員還測試了這些大鼠體內的皮質醇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這兩種激素水平都會在人體面對應激事件、對抗各種壓力時上升,但是在這個實驗中,對照組和壓力組的差異並不大,應激組的皮質醇水平甚至比對照組低。

  而在文獻中也發現,雖然大部分研究認為皮質醇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在應激後會升高,但也有研究發現,在慢性復合應激的第3周,應激組的這兩項激素水平會顯著高於對照組,但到第6周時就沒有顯著差異了,隨著承受壓力時間的延長,皮質醇激素水平並沒有持續升高,反而出現下降。

  “壓力為什麼有害健康,內在機理很多,內分泌改變就是其中之一。”

  徐治介紹,就拿皮質醇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來說,在面對應激事件時,這兩者的分泌水平會急速上升,引起一系列的機體變化,讓我們反應變快。但長期如此,它們就可能對身體帶來不好的影響。

  比如皮質醇就可能作用於大腦內的受體,引起大腦海馬區的萎縮,而這一萎縮雖然不至於讓人變傻,卻會引起記憶力的衰退。

  “所以,在面對壓力時候,我們的健康的確是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但是這影響並非絕對。其實老鼠也好,人類也好,體內都有一種“自穩定機制”。

  在面臨問題出現短暫的應激、不穩定後,隨著應激時間的延長,人體又逐漸調整到一個新的平衡狀態,重新獲得穩定。

  此時,我們體內的內分泌水平、我們的情緒反應和認知功能,都可能逐漸回復到常態。而這種自穩定,可以將壓力對我們的影響盡量減少。

  中等壓力:給些時間適應

  壓力過高:尋求醫生幫助

  對於普遍感覺生存有壓力的現代人來說,徐治的這個研究無疑是個好消息:我們固然不能擺脫壓力,但慢性、溫和的壓力刺激,對我們的健康,或許危害沒那麼大,因為我們的身體可以適應它,將不良影響盡量減小。

  對於適應慢性壓力的時限,每個人的時限可能不同。“當你面對壓力,只要影響不是強烈到不能進食、情緒較大波動,失眠或者工作能力明顯下降,人際關系不良,那麼就應該給自己一個適應的時間。我個人認為,2-4周會是一個比較合適的期限。如果只是一般的工作、家庭壓力,只要積極調試自己,改變狀態, 積極面對壓力,大多數的人應該能夠自己調試過來,而且,並不會有你所想象的嚴重後果。”

  如果持續1個月甚至更長時間依舊如此,那麼顯然,這個壓力可能已經超越你能適應和承受的范圍,繼續消極應對將不利於健康。尋求醫生的幫助將是比較好的選擇。

  不過,就像這個研究的標題所說,我們能適應的主要是慢性、溫和的刺激,過於強烈的刺激和壓力還是不利於我們的健康的。這也告訴我們,我們身體能耐受的,只是一個中等以下程度的應激,如果突然遭遇很嚴重的事件,早期求助專業人員,會比默默忍耐更好一些。

  小貼士

  1.適度的運動

  大家都知道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平衡血壓、增進心肺功能,它還會增加腦內釋放出的有鎮定效果的物質,幫助平衡心緒。

  2.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容易侵犯人體的T細胞,而且疲憊的身心更容易產生壓力,一個有充足睡眠的人一定比經常性失眠的人壓力耐受力大,也較能應付環境的變遷。

  3.注意自己的呼吸工作一段時間後,給自己三分鐘的時間,將兩眼輕輕地閉上,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自己的呼吸上,並以吐氣比吸氣長的腹式呼吸。

  4.三溫暖沐浴法每天回到家中來個冷熱水交替的沖浴,不但可以釋放一天的壓力,還可以使頭腦清醒。

  5.按摩放松身體按摩可以使緊繃的身體、僵硬的關節得到放松,也可以減少腎上腺素的分泌,對於壓力的釋放很有效果。

  6.補充維生素維生素C、E、維生素B群、礦物質中的鈣、鎂等有助於對抗壓力,如果你是甜食愛好者或是有吸煙習慣者、咖啡因過量的人更要注意。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