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經常冥想者更容易接受不公平待遇

經常冥想者更容易接受不公平待遇

  面對不公待遇,坦然接受或克制憤怒均可做出最優財務決策

  現在,讓你和一個陌生人一起參加一個心理學實驗。研究人員給陌生人20美元,並對他說:“你們倆分掉這些錢,你給自己留多少錢都可以,剩下的給對方,但對方可以選擇接受或者不接受。如果對方不接受,你們倆就一分錢都得不到,這個游戲就結束了。”

  美國斯坦福大學健康心理學家凱莉·麥岡尼嘉博士介紹,這是一個經典的博弈測試。設想陌生人提出他拿12美元,給你8美元,你接受嗎?如果他提出按15:5分配呢?甚至19:1呢?

  從理性上說,拿到錢總比一分錢都拿不到強,因此人們無論分到多少錢都應該接受。但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會被明顯的分配不公惹惱。如果認為對方太摳門,人們就會拒絕接受,這樣大家都一無所得了,相當於給對方的自私予以懲罰——這在經濟上是說不通的,卻讓人感到很爽。

  神經科學家觀察到博弈測試中人腦的活動情況:當人們遭遇不公待遇時,大腦的反應就像是被人打了一拳,負責疼痛、厭惡和憤怒的區域被激活。大腦的反應越強烈,人們就越傾向於拒絕接受。經濟學家稱,情緒可讓人失去理性,從而影響了自己的經濟利益,這種博弈就是典型的例子。與經濟上的獲益相比,人們寧願要報復的快意。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有一類人在這種博弈中比一般人理性得多,他們在超過一半的情況下會接受5美元以下的分配,而一般人只在25%的情況下能夠接受這種明顯不公的分配。這類人不會被不公平的痛苦所左右,做出財務上不明智的抉擇,因而在實際生活中會賺到比較多的錢。這類頭腦冷靜、善於計算的決策者是何許人也?他們既不是股票經紀,也不是投資銀行家,也不是會計師——他們,是經常進行冥想的人。

  根據神經科學的前沿研究,定期進行冥想超過半年以上的人在博弈測試中跟普通人的反應完全不一樣,他們的大腦對待分配不公有著不同的方式,負責疼痛、厭惡和憤怒的區域被激活的程度比較低。這是他們更容易接受不公待遇的原因之一。

  有些沒有冥想習慣,但高度理性的人在博弈中也比較容易接受不公待遇。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大腦背外側的額葉前部皮層活性上升,而這個區域跟自我克制有關。這提示他們的大腦發生了思想斗爭,控制住自己的情緒以後才能做出符合自己經濟利益的選擇。

  相比之下,冥想者的大腦激活了與同情心、憐憫心有關的區域,提示他們試圖去理解不公待遇制造者的心態。

  兩類人的反應模式異曲同工,都做出了理性決策,都比那些容易被憤怒支配的人賺到更多的錢。理性者用意志力壓下憤怒,單純考慮自己的經濟利益;冥想者則拓寬了視野,考慮到將自己與對方的得益同時實現最大化。

(責任編輯:龔艷麗 實習編輯:謝莎莎)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