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心理健康,現代人的“必修課”

心理健康,現代人的“必修課”

  有專家曾說21世紀是精神衛生的世紀。的確,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身處社會“壓力鍋”中的現代人不得不直面各類心理危機的挑戰。如何擁有心理健康將成為現代人求得生存和發展的一門“必修課”。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認識心理健康,又該如何評價心理健康,如何做才能獲得良好平和的心態?本期,北京大學醫學院胡佩誠教授將結合生動事例,為大家解讀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

  ■心理問題在別人看來是雞毛蒜皮的小事情,但在當事人看來,卻是“天都要塌下來”的大事情。不要忽視我們身邊的小事,要關注周圍人在精神和心理上的微妙變化。

  ■良好的自我意識不等於自私自利,它是一個人的心理狀態,是一種非常好的品質。我鼓勵老師們應該看到孩子們不同的特點,鼓勵每個孩子按照自己的特點去生活,去奮斗。

  ■事物總是處在不斷轉化的過程中,我們每個人也都處在矛盾轉化中。一個人目前面臨的挫折可能就是下一步成功的基礎。

  身體、心理、社會三方面都處於完好狀態才是真正的健康

  今天,我非常高興能和大家談談有關心理健康保健的話題。心理健康的保健工作應該從什麼地方開始?我想首先應該清楚什麼叫健康。60多年前,世界衛生組織在成立後的第一次會議上就正式修改了關於健康的概念。但由於多年的封閉和與外界隔絕,中國人並沒有真正了解這個健康概念的含義。直到近些年來,整個社會才開始重視和宣傳健康。我覺得這個概念的修改真的很重要。它指出,一個人真正的健康不僅僅是指沒有身體的虛弱和疾病,而是指身體、心理、社會三個方面都要處在完好的狀態。這就意味著我們整個人類的健康工作都應該緊緊圍繞上述三個方面去努力。

  如果大家有機會去國外,特別是去一些發達國家,了解醫學發展的新動向,收獲會非常大。我本人有機會去過30多個國家,親身感受到發達國家的健康保健工作正在悄悄地發生變化。

  比如在美國,患者去醫院看病時,會有3個人來接待他,不僅有負責檢查疾病的醫生,還有一位心理醫生和一位社會工作者。這種模式可以稱為“一患三醫”,即由三方面的專業人士來共同診治一位患者。我曾和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醫學院的一位學者進行過交流。在他所在的精神病專科醫院,1600名工作人員中有200多位心理學家和150位社會工作者。這些都是依據新的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所進行的嘗試,使原有的看病方式發生了不小的變化。

  1995年,我在以色列參觀一所現代化的兒童醫院。一進醫院,就看見大廳頂上懸掛著各式各樣的兒童玩具,有米老鼠、唐老鴨等。大家可以設想,如果你是一個孩子,進入這樣一個環境,對打針、吃藥的恐懼感會不會大大降低?更讓我吃驚的是,醫院的院長告訴我,他們在每個病房裡都配備了一位兒童心理學治療師。換句話說,給兒童看病的不僅有醫生,還有心理學專家。

  再看我們身邊的香港。在香港的醫院裡,社會工作者在其員工組成中占了很大比例。他們可以為患者提供各種服務。比如患者不知道在哪裡就診,看病時錢不夠,出院後的就業、康復等社會問題,社會工作者都會盡量給予幫助。

  抑郁症的發病率很高,被稱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

  心理健康是不能忽視的社會問題。在美國,1/5的人口要接受心理和精神治療,1/3的家庭存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一項統計表明,美國有5600萬個家庭,而其中大約有1500萬個單親家庭。這就意味著,美國雖然經濟發達,但其家庭結構卻很松散,有的孩子僅僅由爸爸或者媽媽帶大。可以想象,在這樣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長起來的孩子,很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精神或心理問題,這就需要由心理醫生來治療。

  另外,我們再看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數字。它告訴我們,全世界現在約有4%的人患有抑郁症。我也想利用今天這個機會告訴大家,抑郁症是經常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問題。大家會問,怎麼發現抑郁症?其實,抑郁症是比較容易發現的。如果大家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你就會發現自己身邊可能就有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的8條診斷標准是:

  1.對周圍大多數事情都沒有興趣。有的家長告訴我,孩子現在不愛上學了。我就問他:他願意玩電腦、打游戲嗎?她說:那他可願意了!那這樣就不算。換句話說,不僅是對上學沒有興趣,對其他事物也沒有興趣。這是非常重要的信號。2.自覺疲乏。總覺得累,很疲倦,甚至失眠。3.自我估價過低。也就是常說的自信心下降。4.看不清前途,覺得前途一片灰暗。5.老是封閉自己,不喜歡跟人交往。這一點對於診斷也非常重要。6.覺得自己的病很重。7.有輕生的念頭。這一點非常關鍵,但由於抑郁症患者會把這個念頭深深地埋藏起來,而家人又都不願意去問,所以它常常被忽略。8.病情可能已經持續了兩年的時間。對於以上8條標准,如果符合了1、5、7這三條,那麼就可以明確診斷了。抑郁症的發病率很高,因此有人把它稱為精神疾病中的“感冒”。

  許多統計數據提示,我國的心理衛生狀況也值得關注。有人曾作過統計,在北京的大學生中,有16.5%的學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心理問題。在上海的中學生中,34%的學生存在厭學、恐學和逃學心理;12.5%的學生有個性缺陷,包括孤僻、被動、怯懦、愛說謊;28.1%的學生存在心理障礙;5%的學生有嚴重心理問題。

  2009年,衛生部精神衛生處的負責人在一次心理學會議上,向學者們宣布了一個令人吃驚的研究數據:在15歲以上的中國人中,終身患有精神障礙的人口占總數的15%,其中1%的人患有重型精神疾病。也就是說,有將近1600萬人患有像精神分裂症這類的重型精神疾病,他們需要長期甚至終生的藥物治療。此外,我國還有將近1.5億人口存在輕型的精神障礙。有如此龐大的人群存在各種心理問題,而且用於治療精神疾病的花費位於總醫療花費的首位,這些問題的確值得我們高度重視。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