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你知道多少隱藏的心理病?隱藏心理病的四個年齡段

你知道多少隱藏的心理病?隱藏心理病的四個年齡段

隱藏的心理病,是不第一次聽說這個詞。因為你自己都無法發覺,但是每天作為我們身體的一部分,時時刻刻都在跟著我們。比如總是擔心會漏掉重要的電話或信息,所以不停的看手機、平時一直覺得自己的手機再響、或是出門忘帶手機就會有坐立不安的情況出現等等這一些,都是我們隱藏的心理病,看似很正常,其實已經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何為隱藏心理病

總擔心漏掉最新的信息,因此失眠、食欲下降?

平時總覺得手機響,一旦忘帶手機就坐立不安?

感覺錯過重要的事?

信息爆炸的社會裡,很多人認為掌握信息越多,離成功越近。大家拼命獲取各類信息,強迫自己更新知識儲備,想讓自己的大腦被裝的滿滿的,於是乎緊張、浮躁、焦慮,出現失眠、頭痛、食欲下降、惡心甚至心理障礙等隨之而來。

各種與日劇增的心理疾病增加了我們的負擔,降低了我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

兒童:不願上學是種焦慮

孩子不願意上學

學校恐懼症屬於兒童焦慮症,是我國兒童心理門診常見心理障礙之一。表現為對上課、同學、老師有恐懼感,不願進校門。當說到學校、課本、老師等關鍵詞就發脾氣,有頭暈、惡心等生理反應。千萬別認為孩子是裝的,從而沒有意識到這背後嚴重的問題!

學校恐懼症有3個原因

1、孩子自身過分敏感,承受能力差,受不了挫折。

2、家長性格懦弱、不善交際,導致孩子形成防御性消極心理機制。

3、學校重智育、輕情商,孩子常被批評、欺負等會讓孩子拒絕上學。

怎麼辦

1、孩子厭學,家長不可粗暴地批評孩子,而要耐心溝通。可正面引導,如告訴孩子,不上學就當不了科學家、警察。

2、改變教育方式,多給感情支持,少些溺愛。過度溺愛讓孩子難以適應分離狀態。研究發現,超2/3的患兒家長過分關注成績、期望值過高,剝奪孩子玩耍與情感宣洩的權利,使之喪失求學樂趣。

3、焦慮症狀嚴重時,可與老師商量暫不上學。復學要循序漸進,靠近學校,走進學校,坐進教室,聽課一小時、兩小時……一步一步讓孩子適應學校。

4、每當孩子有進步,應及時表揚。

青少年:喜歡宅著不願出門

《新京報》一項調查顯示,61%的家長表示,自己孩子每天戶外活動的時間不到1小時。適度“宅”能休養身心,但長期不與現實社會接觸會影響性格或行為模式。輕者無法正確評價自己,變得自卑或自負,性格內向、偏激,生活態度消極,不愛交流。重者出現社會退縮、情感淡漠等社會功能損害症狀,患上社交障礙、焦慮症、抑郁症等。更有甚者出現少語少動,或自言、自語、自笑,把自己關在屋裡發呆,對家人漠不關心,患上精神分裂症。

“宅”族的心理成因有

1、社會文化轉型為陌生人社會、社會信任度下降、電子產品依賴、以自我為中心的生活方式。

2、出於安全考慮和成績至上觀念,不少家長沒意識到“宅”現象的危害性,甚至表揚孩子不出去亂跑,比“野孩子”文靜。這種正向強化讓不少成績好、愛看書的孩子也加入“宅”族。

怎麼辦

1、青少年逆反心理強,簡單說教往往適得其反。家長不妨做好榜樣,與鄰居、朋友多交流、多串門,鼓勵孩子外出運動,同時教會孩子如何辨別好人壞人。

2、青少年應“宅”而有收獲,比如上網結識有同樣愛好的朋友,也可拓展興趣,如讀書、繪畫等。

3、“宅”得健康,保證飲食規律,睡眠充足。如果出現心理障礙,一定要及時尋求心理專家的幫助。

中年人:凌晨早醒心境障礙

工作壓力很大,總在凌晨三四點突然醒來,再也睡不著

中年人是睡眠障礙的高發群體,華中科技大學社會醫學研究所調查發現,45%的中年人經常失眠或早醒,多因心理壓力大。

常見表現:早醒常伴隨醒後浮想聯翩,回憶以往得失或反復思考、揣測某件事,腦子裡亂糟糟一片,越想越煩。

原因

1、少數因疾病引起。

2、大多數與壓力大、忙於應酬、老加班、對前途過度擔心有關。這些職場負性事件帶來不安全感、壓抑感和焦慮感,加上失眠影響工作效率,長期積累可能誘發心境障礙。早醒又是抑郁症的伴隨症狀之一,若反復早醒,並有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悲觀消沉等症狀,需盡早找心理醫生診治。

怎麼辦

治早醒應從抗抑郁入手,這可能是一個漫長的工程。俗話說,一夜不睡,十夜不醒,說明治失眠有難度,需要耐心。

1、控制和調整自己的生活規律,有助減輕壓力。

2、長期適度鍛煉,最好每天晚飯後鍛煉1~2小時,以身體微微出汗、不過分勞累為標准。

老年人:沉默少語可能抑郁

父母越來越反應變遲鈍,跟他說話愛理不理

抑郁症是老人最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有7%~10%的老人患抑郁症,患軀體疾病的老人抑郁症發生率高達50%。許多老人沉默少語,不願訴說內心的痛苦,有意避免與人交流,類似認知障礙症,而抑郁症狀往往被掩蓋,容易造成自殺等嚴重後果。

原因

1、老人適應能力差。

2、不斷出現退休、親友去世、健康惡化等負性生活事件。

3、壓抑的心情得不到疏導,產生抑郁情緒。

怎麼辦

1、作為子女要關注父母的心理狀況,當他們出現老懷疑自己有病、思維遲緩、不停發牢騷等表現時要警惕。

2、鼓勵老人與他人交流,和朋友一起打打牌、下下棋、練練書法;也可適度進行戶外活動,如打太極、逛公園、慢跑等。

3、鼓勵老人參與集體的社會性活動,要比一個人在家裡看電視更有利於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