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護理 >> 孩子的道德教育 要注意什麼

孩子的道德教育 要注意什麼

  l歲寶寶還沒有道德的判斷,也不可能有意地做出什麼道德行為。寶寶的道德行為和道德判斷是在掌握語言以後逐步產生的。當寶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良好的行為的時候,成人就有愉快的表情並且用“好”、“乖”這些詞給予獎勵;當寶寶做出不良的行為的時候,成人就有不愉快的表情,並且用“不好”、“不乖”這些詞給給予批評。

  在這樣的過程中,寶寶逐漸養成一定的道德習慣,以後再遇到類似的場合,寶寶就能不加遲疑地做出合乎道德要求的行為來。而對於不合道德要求的行為,則會采取一種否定的態度。

  幼兒的道德判斷是在與成人交往的過程中逐步學會的。凡是成人表示贊許並說“好”、“乖”的行為,寶寶便認為是好的行為;反之,凡是成人表示斥責並說“不好”、“不乖”的行為,寶寶便認為是壞的行為。因此“好”、“不好”是寶寶最初的道德判斷中的兩大類別。3歲的寶寶已經能把人分為兩類:好人和壞人,例如說,警察叔叔是好人,“小偷”是壞蛋。

  但寶寶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還是比較簡單的,不能對他們提過高的要求。寶寶還不可能掌握抽象的道德原則,成人只能用簡單明了而具體的事例來使寶寶知道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

  寶寶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也是不穩定的,經常需要成人加以鼓勵和督促。比如,當寶寶看見別的孩子折花的時候,他會說:“媽媽說的,折花就是不乖。”但是也可能過了一會兒,他自己也忍不住地折起花來。

  總之,在幼兒期要用合乎寶寶年齡特征的方法來培養寶寶正確的道德判斷和良好的道德行為,同時也不要要求太嚴,期望過高。

  對幼兒期的孩子進行道德教育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首先要在家裡建立一個好家規,這個家規應該是社會道德規范的延伸和具體化,使幼兒生活有良好道德的家庭環境中。

  2、經常用生活實例向孩子講解家規和一些社會規則的涵義,使孩子從“必須遵守”到理解有一個初步的轉變。

  3、在孩子能對家規和社會道德規范有所理解的基礎上,家長應積極鼓勵孩子獨立思考,不斷提高分析判斷能力,使孩子能夠進行行為選擇,而不盲從。

  4、幫助孩子學會抑制自己的欲望,加深孩子遵守家規和社會道德規范意義的認識,提高自覺性和主動性。

  5、對孩子好的行為表現,要及時鼓勵和表揚;孩子出現的不良行為,要及時教育和糾正。

  6、為孩子創造參加各種社會活動的機會,使孩子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和鍛煉。總而言之,家長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把道德搞活搞扎實。

  在市場經濟大潮的沖擊下,不少家長都自覺或不自覺地把學習好擺在首位甚至是唯一的位置上,對孩子一味強調只要學習好就行,將來就能出人頭地,就能生活得富裕幸福。並且,總和物質掛鉤,久而久之,勢必在孩子的心目中打下這樣一個深深的烙印:“只要我學習好,我就能擁有一切”,“只要我學習好,我就有實力,我就什麼也不怕”。滋長了一種功利極強的個人主義,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很可能培養出一些學習上的尖子而思想品德上的“劣等品”。

  現實告訴我們,因私心太重而違法者有之,殺人者有之,遺棄父母者更是屢見不鮮,造成不少家庭和個人的悲劇。這實在是個家庭教育的誤區。作為家長,應該教育孩子培養社會責任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關心社會的發展和國家的前途,把個人的前途和國家的、社會的發展聯系在一起,從而獲得學習的動力,使孩子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平衡地發展,孩子才有希望成為高素質的人才。

  家長切不可把教育孩子看作是一種“投資”,一種功利行為,是“自家的事”,那就大錯特錯了。孩子是自家的孩子,但更是國家的未來。樹立起新的科學的進步的教子觀,這是時代對每一位家長提出的要求。家長應該徹底扭轉“重智輕德”的做法,加強對孩子的德育教育。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