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四季飲食 >> 四季飲食 >> 增加蛋白質度春寒

增加蛋白質度春寒

  立春剛過,龍年第一場大降溫就伴隨著大風大雨席卷了大半個中國。老話說春天要捂一捂,想趁著早春換春裝的各位可能還再等些時候。

  讓身體暖起來的方式有很多種:在身上裹上一層又一層的保暖衣物,抑或者躲進空調暖風和暖氣中,這些都是外在的保暖方式;吃下溫暖的食物和飲料,讓我們從內而外地溫暖起來,這是內在的保暖方式。康寶萊多位營養專家總結出了食物保暖的幾個小貼士,能讓這個寒冷的“倒春寒”過得更舒服些。

  春天還要捂一捂

  春捂秋凍是中國傳統醫學中的一個著名理論。元代著名養生家邱處機的《攝生消息論》中就提到春天“天氣寒暖不一,不可頓去棉衣。……時備夾衣,遇暖易之,一重減一重,不可暴去。”闡明了春捂的理念。

  雖然立春已過,但離氣象學意義上的春天還遠。現在的時段正是天氣忽冷忽熱、很容易出現“忽如一夜寒風來,大江南北齊降溫”的情況。在這樣的前提下,保護住自己身體的溫暖十分重要。

  那春季該如何“捂”,怎麼“捂”?專家介紹,人體下半部血液循環比上身差,易受風寒侵襲,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應注意“下厚上薄”。但是現在許多愛美的女士偏偏反其道而行,上身常全副武裝,雙腿卻只著薄襪,雖顯亭亭玉立,但對於身體卻有害無益,尤其易患膝關節病症。

  而對於老人和孩童,對於下身的保暖更顯珍貴。在出行要注意穿著防風保溫的衣褲鞋襪。除去衣物上的保暖,積極進行體育鍛煉也是讓身體暖起來的一個好方法,可以增強機體適應外界氣溫變化的能力和抗病能力。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絕對不能因為冷而一天都窩在被窩裡和暖氣中,這樣對身體的血液循環也是非常不利的。

  多種食物也保暖

  “饑寒交迫”這個詞中,饑餓和寒冷常常是同時出現的。而攝取食物後,哪怕是本身冰冷的食物,也可以讓我們稍微暖和起來。這樣的溫暖並非是我們的胃得到滿足後的錯覺,而是真實存在的科學反應。

  “每當我們進食和消化,體溫就會上升。這一過程我們稱之為攝食產熱作用,或簡稱為 DIT,”康寶萊醫學及教育部副總裁路易吉·格拉頓(Luigi Gratton) 博士如是說。“但是,有些食物比其它食物更能刺激產熱。比如高蛋白質食物,它們比含澱粉或含脂肪的食物更能增強攝食產熱作用,因此更為保暖”,博士補充道。

  以下四種食物就是路易吉博士自己的保暖秘方:

  富含蛋白質的菜肴就如同添加到火爐裡的燃料,能讓人倍感溫暖。但要選擇低脂蛋白質,如魚肉、家禽和瘦肉,或者在湯或燕麥片裡加些植物蛋白粉,以免攝入過多的脂肪和熱量。

  用熱茶和熱湯幫助補充身體水分並保持呼吸道的滋潤。天氣炎熱時,我們往往會喝湯飲避暑降溫。極寒天氣,我們同樣需要大量的流質。不同的是,我們在夏季會選擇冷飲,而在春冬季,熱飲顯然更能取暖御寒。熱湯比熱菜往往更讓人舒適,那是因為寒冷的天氣干燥,流質能幫助身體保濕抗干。

  為菜肴添加一些香料和調味品。刺激性佐料,如辛辣的生姜、辣椒、胡椒和大蒜,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並產生熱量,除此之外,這些食材還能幫助驅除寒氣,防治感冒等春冬季常發病。一般認為,在湯裡添加這些傳統的調料,如洋蔥和胡椒,經過水蒸氣的揮發還有助於打開堵塞的鼻腔通道。

  如果患了感冒或流感,不要忘記喝雞湯。研究表明,雞湯比其它熱湯更能加快體內粘液的流動。

  食補還需避誤區

  讀到這裡,或許有人會有疑問:既然多食用以上這些食物可以暖身,那多吃一些會不會顯得更溫暖一點?對此,加州大學洛杉矶分校人類營養中心副主任,康寶萊營養咨詢委員會成員之一的蘇珊•鮑爾曼博士的回答是“no!”。食物補充溫暖確實可行,但是在過程中需要避開許多誤區,防止無必要地攝入過多食物,導致發胖。

  “隨著氣溫的下降,人的食欲會大增,這與我們的生物機能密切相關。寒冷環境下,人體會自動反應要求吸收更多熱量,以防體內能量匮乏,並增加一點額外能量來幫助我們保暖。”蘇珊博士解釋說,這也是為什麼天氣一冷,人們往往特別渴望豐盛美食、熱飲以及辛辣菜肴的原因,而這些食物在炎熱的夏季就不怎麼受歡迎。

  但是在當今社會,我們的保暖工具已經遠多於我們的祖先,對於我們來說,挨冷的機會著實不多,但是對於食物的渴望卻沒有消失。既有那麼多美味的食物,又無法變作熱量抵御不存在的嚴寒,這些額外儲備的熱量就轉變成了我們的小肚腩,從而發胖。

  “御寒並不等於吃熱的東西,這又是春冬季飲食的一個誤區。”據蘇珊博士介紹,許多人都認為在寒冷季節,越是溫暖的食物對身體越有益處,但是無論什麼季節,過熱的食物都會造成胃潰瘍、乃至消化系統出血等問題的發生。此外,辛辣的食物雖然可以迅速提升我們的溫度,但是頻繁吃辛辣食物,也容易引起身體燥熱、上火和便秘。少吃一些辣燙的食物,多吃富含維生素的水果和蔬菜,放之四季皆有道理。

春季飲食夏季飲食秋季飲食冬季飲食四季飲食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