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飲食誤區 >> 食物禁忌:夏季保質期內雞蛋也會變質

食物禁忌:夏季保質期內雞蛋也會變質

前段時間,家住西安北郊的劉先生在明光路“人人樂”超市購買了一些“長軍土雞蛋”,超市貨架上的商品標簽顯示,保質期為5月25日至6月9日。結果,還在保質期內的雞蛋,給7個月大的孩子煮熟吃後,引起嘔吐。夏季,即使雞蛋仍在保質期,食用前,也要分辨食物禁忌是否變質。

夏季保質期內雞蛋也會變質

通常,溫度在2℃~5℃時,雞蛋的保質期為40天,冬季室內常溫下為15天,夏季室內常溫下為10天。如果是已洗過、干燥、殺菌、噴碼、塗抹的保潔蛋,其保質期還可以略有增加。這是因為,新鮮雞蛋表面有很多小孔隙,蛋皮本身有一層膠狀物,能堵住這些孔隙,細菌和微生物就不容易侵入了。但這層膠狀物質可溶於水,如果是清洗過的雞蛋,就可能失去這層物質,長期存放,很容易變質。因此,保潔蛋要在清洗後加上塗膜這道程序。

在高溫高濕的夏季,雞蛋的運輸環境無法保證,若將其暴露在室外30℃以上環境中,其保質期將大大縮短。那麼,該如何分辨雞蛋是否已經變質了呢?

用手輕輕搖動,沒有聲音的是鮮蛋,有水聲的是陳蛋;將雞蛋放入冷水中,下沉的是鮮蛋,上浮的是陳蛋。最直接的辦法是,打開雞蛋,發現散黃了,蛋白和蛋黃混在一起了,就不能再食用。雞蛋一定要放在冰箱冷藏室中保存,放置時要把尖端凸出的那一邊朝下,大頭向上,直立堆放,不要橫放。如果雞蛋不慎裂開或破碎,應立即食用,或將其盛入容器中打散,加入少許食鹽,密封起來冷凍,等到需要時,再拿出,自然解凍即可。

7種食物不能和雞蛋一起吃 

雞蛋不可以跟味精一起煮,相信很多主婦都已經知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雞蛋不可以跟糖一起煮或者吃雞蛋後吃糖也是不行的,小編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吃完雞蛋不能做的那些事。

1、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糖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那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而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所以會對健康會產生不良作用。

2、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柿子

吃完雞蛋後吃柿子輕則會得食物中毒,總則會導致急性腸胃炎還有肺結石。一般而言,這兩種食物同時吃會導致以上吐、下瀉、腹痛為主的急性胃腸炎症狀。所以如果服用時間在1~2小時內,可使用催吐的方法。立即取食鹽20g加開水200ml溶化,冷卻後一次喝下,如果不吐,可多喝幾次,迅速促進嘔吐。或者可用鮮生姜搗碎取汁用溫水沖服。如果服用時間較長,盡快服用些瀉藥將有毒物質排除體內。

3、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喝豆漿

每天早晨,做媽媽的都會為孩子精心准備早餐。希望孩子可以在清晨得到充足的營養。所以很多媽媽都會在豆漿中打入雞蛋花。或者在孩子吃完雞蛋後讓孩子用豆漿解渴。其實,單獨飲用有很強滋補作用的豆漿含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它與蛋清中的卵松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4、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鵝肉、兔肉

雞蛋還不能與兔肉、鵝肉等肉類一起吃。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雞蛋同兔肉食成洩痢。"那是因為兔肉性味甘寒酸冷,而雞蛋甘平微寒,二者都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質,共食會發生反應,刺激腸胃道,引起腹瀉。

5、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鱉肉

雞蛋還有很多禁忌,因為平時比較少去可以搭配而鮮為人知。比如,吃完雞蛋後吃鱉肉也會導致食物中毒。而鱉肉本身性滋膩,患有感冒或體內寒濕的人一般都不要吃。加上它性鹹平,孕婦跟剛剛生完BB後消化系統不好的人都不能吃。

6、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吃消炎藥

雞蛋富含蛋白質,炎症發作時要特別注意蛋白質的攝入。所以當炎症發作時,切記不要在吃雞蛋後吃藥。特別是消化道疾病,有腹瀉症狀的,更加不能吃雞蛋。因為雞蛋含蛋白質多,會加重胃腸負擔,相對對藥效有影響,特別是脂肪瀉。如果是其它炎症,如呼吸系統、泌尿系統等,從西醫角度來說是沒有多大影響的。

7、吃完雞蛋後不要立即飲茶

有很多人喜歡在吃完雞蛋後用茶水解膩。特別是那些喜歡喝早茶醒神的人。但是這個時候,其實你忽略了一點,就是吃完雞蛋後喝茶會有害健康。因為茶葉中含有大量鞣酸,鞣酸與蛋白質合成具有收斂性的鞣酸蛋白質,使腸道蠕動減慢,延長了糞便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不但易造成便秘,而且還增加有毒物質和致癌物質被人體吸收的可能性,危害人體健康。

食用雞蛋的10個常見誤區

俗話說,不可一日無雞蛋。的確,雞蛋有極高的營養,中國人吃雞蛋的方法也有很多。但是,主婦們要注意了,有些錯誤的吃法會讓雞蛋營養流失。

誤區之一:雞蛋與白糖同煮

很多地方有吃糖水荷包蛋的習慣。其實,雞蛋和白糖同煮,會使雞蛋蛋白質中的氨基酸形成果糖基賴氨酸的結合物。這種物質不易被人體吸收,會對健康產生不良作用。

誤區之二:生雞蛋更有營養

有人認為,生吃雞蛋有潤肺及滋潤嗓音功效。事實上,生吃雞蛋不僅不衛生,容易引起細菌感染,而且並非更有營養。生雞蛋裡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影響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容易使身體出現食欲不振、全身無力、肌肉疼痛、皮膚發炎、脫眉等“生物素缺乏症”。生雞蛋的蛋白質結構致密,並含有抗胰蛋白酶,有很大部分不能被人體吸收,只有煮熟後的蛋白質才變得松軟,才更有益於人體消化(消化食品)吸收。另外,生雞蛋還有特殊的腥味,也會引起中樞神經抑制,使唾液、胃液和腸液等消化液的分泌減少,從而導致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因此,雞蛋要經高溫煮熟後再吃,不要吃未熟的雞蛋。

誤區之三:產婦吃雞蛋越多越好

產婦在分娩過程中體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肝髒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後會導致肝、腎的負擔加重,引起不良後果。食入過多蛋白質,還會在腸道產生大量的氨、酚等化學物質,對人體的毒害很大,容易出現腹部脹悶、頭暈目眩、四肢乏力、昏迷等症狀,導致“蛋白質中毒綜合征”。蛋白質的攝入應根據人體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功能來計算。一般情況下,產婦每天吃3個左右的雞蛋就足夠了。

誤區之四:老年人忌吃雞蛋

由於雞蛋中含有較高的膽固醇,所以,一直流行著老年人忌食雞蛋的說法。近年來的科學實驗證明,這種說法沒有道理。蛋黃中含有較豐富的卵磷脂,是一種強有力的乳化劑,能使膽固醇和脂肪顆粒變得極細,順利通過血管壁而被細胞充分利用,從而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而且蛋黃中的卵磷脂(卵磷脂食品)被消化後可釋放出膽鹼,進入血液中進而合成乙酰膽鹼,是神經遞質的主要物質,可提高腦功能,增強記憶力。

誤區之五:雞蛋與豆漿同食營養高

早上喝豆漿的時候吃個雞蛋,或是把雞蛋打在豆漿裡煮,是許多人的飲食習慣。豆漿性味甘平,含植物蛋白、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等很多營養成分,單獨飲用有很好的滋補作用。但其中有一種特殊物質叫胰蛋白酶,與蛋清中的卵清蛋白相結合,會造成營養成分的損失,降低二者的營養價值。

誤區之六:“功能雞蛋”比普通雞蛋好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富含鋅、碘、硒、鈣(鈣食品)的各種“功能雞蛋”問世。其實,並非所有的人都適合食功能雞蛋。因為並不是每個人都缺功能雞蛋中所含的營養素。因此,消費者在選擇功能雞蛋時應有針對性,缺什麼吃什麼,切忌盲目進補。

誤區之七:煮雞蛋時間越長越好

為防雞蛋在燒煮中蛋殼爆裂,將雞蛋洗淨後,放在盛水的鍋內浸泡1分鐘,用小火燒開。開後改用文火煮8分鐘即可。切忌燒煮時間過長,否則,蛋黃中的亞鐵離子會與硫離子產生化學反應,形成硫化亞鐵的褐色沉澱,妨礙人體對鐵的吸收。雞蛋煮的時間過長,蛋黃中的亞鐵離子與蛋白中的硫離子化合生成難溶的硫化亞鐵,很難被吸收。油煎雞蛋過老,邊緣會被烤焦,雞蛋清所含的高分子蛋白質會變成低分子氨基酸,這種氨基酸在高溫下常可形成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化學物質。

誤區之八:炒雞蛋放味精味道會更好

雞蛋本身就含有大量的谷氨酸與一定量的氯化,鈉,加熱後這兩種物質會生成一種新物——谷氨酸鈉,它就是味精的主要成分,有很純正的鮮味。如果在炒雞蛋時放味精,味精分解產生的鮮味就會破壞雞蛋本身的自然鮮味。因此,炒雞蛋時不宜放味精。

誤區之九:雞蛋怎麼吃營養都一樣

雞蛋吃法是多種多樣的,有煮、蒸、炸、炒等。就雞蛋營養的吸收和消化率來講,煮、蒸蛋為100%,嫩炸為98%,炒蛋為97%,荷包蛋為92.5%,老炸為81.1%,生吃為30%~50%。由此看來,煮、蒸雞蛋應是最佳的吃法。

誤區之十:蛋殼顏色越深,營養價值越高

許多人買雞蛋只挑紅殼的,說是紅殼蛋營養價值高,而事實並非如此。蛋殼的顏色主要是由一種叫“卵殼卟啉”的物質決定的,而這種物質並無營養價值。分析表明,雞蛋的營養價值高低取決於雞的飲食營養結構。評價蛋白的品質,主要是蛋白(蛋清)中蛋白質的含量。從感官上看,蛋清越濃稠,表明蛋白質含量越高,蛋白的品質越好。蛋黃的顏色有深有淺,從淡黃色至橙黃色都有。蛋黃顏色與其含有的色素有關。蛋黃中主要的色素有葉黃素、玉米黃質、黃體素、胡蘿卜素及核黃素等。蛋黃顏色深淺通常僅表明色素含量的多寡。有些色素如葉黃素、胡蘿卜素等可在體內轉變成維生素A,因此,正常情況下,蛋黃顏色較深的雞蛋營養稍好一些。

四季飲食飲食常識飲食誤區母嬰食譜食物百科飲食調理保健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