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急救 >> 急救知識 >> 急救常識 >> 院外急救的特點與原則

院外急救的特點與原則

  院外急救所搶救的對象、環境、條件與在醫情況大不相同,因此,應掌握它的具體特點,使急救者從思想上到工作上應有充分准備,經利於圓滿完成任務。

  一、院外急救的特點

  (一)突發性院外急救往往是在人們預料之外的突然發生的災害性事件中出現傷員或病員,有時是少數的,有時是成批的,有時是分散的,有時是集中的。常見傷病員多為垂危者,不僅只需在場人員參加急救,往往需要呼救場外更多的人參加急救。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時多,唐山大地震,瞬間造成了當場24萬多人震亡,有70佘萬人受傷,其中重傷員16.4萬人,平均每5個幸存的唐山人中就有一個重傷員。要使這麼多的重傷員得到及時急救,所需要的人力、物力相當驚人,而且當時災害造成的建築物已經成了廢墟,災區所有機構癱瘓,衛生人員缺乏等等,因此急救、轉運傷員的任務之艱巨就可想而知了。類似這種情況必須有外援。

  (二)緊迫性突發性災害事故後,傷員的情況復雜的多,一人有兩個以上器管同時受損的人多,病情垂危的人多,不論是傷員還是家屬呼救心情都十分緊迫。心跳呼吸驟停6分鐘,出現大小便失禁,昏迷,腦細胞發生不可逆轉的損害。4分鐘內開始心肺復蘇可能有50%被救活。10分鐘開始復蘇者100%不能存活。因此,時間就是生命,必須分秒必爭,將心跳、呼吸驟停者,采用復蘇技術,從臨危的邊緣搶救回來,對大出血、骨折等病危者,用止血、固定搶救回來,否則,即會出現“失這毫厘,謬以千裡”的嚴重錯誤。

  (三)艱難性艱難性是指災害發生的傷病員種類多,傷情重,一個人身上可能有多個系統,多個器管同時受累,需要具有豐富的醫學知識、過硬的技術才能完成急救任務。實際上常常是傷病員多,要求急,要求高與知識少的不適應局面。有的災害雖然傷病員比較少,但常是突然緊急的情況下,甚至傷病員身邊無人,更無專業衛生人員,只能依靠那些具有基礎生命支持技術的過路人來提供幫助與急救。這種情況對學過醫學的和受過訓練或未受過訓練有人們,都是一個難題。

  (四)靈活性院外急救常是在缺醫少藥的情況下進行的,常無齊備的搶救器材、藥品和轉動工具。因此,要機動靈活地在傷病員周圍尋找代用品,修舊利廢,就地取材獲得沖洗消毒液、繃帶、夾板、擔架等;否則,就會丟掉搶收救時機,給傷病員造成更大災難和不可挽救的惡果。

  (五)關鍵性醫學急救包括院外急救,客觀要求醫療技術培訓,急救醫藥器材裝備,特別是有關急救專業設備全面:醫院急救應專業化,群眾急救普及化,社區急救組織網絡化,急救指揮系統應科學化。這些都是完成急救達標的關鍵性問題。

  二.院外急救的原則

  院外急救總的任務是采取及時有效的急救措施和技術,最大限度地減少傷病員的疾苦,降低致殘率,減少死亡率,為醫院搶救打好基礎。經過院外急救能存活的傷病員優先搶救。這是總的原則。為了更好的完成這一光榮艱巨的任務,還必須遵守以下6條原則。。

  (一)先復後固的原則是指遇有心跳呼吸驟停又有骨折者,應首先用口對口呼吸和胸外按壓等技術使心肺腦復蘇,直到心跳呼吸恢復後,再進行固定骨折的原則。

  (二)先止後包的原則是指遇到大出血又有創口者,首先立即用指壓,止血帶或藥物等方法止血,接著再消毒創口進行包扎的原則。

  (三)先重後輕的原則是指遇的垂危的和較輕的傷病員時,就優先搶救危重者,後搶救較輕的傷病員。

  (四)先救後者的原則過去遇到傷病員,多數是先送後救,這樣常擔誤了搶救時機,致使不應死亡者喪失了性命。現在應把它顛倒過來,先救後送。在送傷病員到醫院途中,不要停頓搶救措施,繼續觀察病傷變化,少顛簸,注意保暖,平安到達目的地。

  (五)急救與呼救並重的原則在遇到成批傷病員時,又有多人在現的情況下,以較快地爭取到急救外援。

  (六)搬運與醫護的一致原則過去在搬運危重傷病員時,搬運與醫護、監護工作從思想和行動上的分家現象。搬運是由交通部門負責,途中醫護是衛生部門來協助,好似只有協助之責。

  在許多情況下,協調配合不好,途中應該繼續搶救卻沒有得到保障,加之車輛嚴重顛簸等情況,結果增加了傷病員不應有的痛苦和死亡。這種情況在國內屢見不鮮。德國分析了70年代交通事故的傷亡情況,其中有2/3因現場急救和轉運不及時,不恰當所致。1970年4月8日日本發生一次煤氣爆炸事故,因現場急救和轉送不及時造成79人死亡,傷428人。德國空中急救總部,戈萊爾博士在總結中指出,我們運送的是不是貨物,是人,不是一般健康人,而是生命垂危的病人。從傷病員的需要和科學技術的進步,急救和搬運再不能分家,創造條件合二為一。醫護和搶救應在任務要求一致、協調步調一致、完成任務一致的情況下進行。在運送危重傷病員時,就能減少痛苦,減少死亡,安全到達目的地。過去幾次大戰中,逐步改善和加強了院外急救以及搬運工作,爭取了時間,減少了死亡,收到了顯著效果:

  運送時間(小時) 死亡率(%) 第一次世界大戰 18 8.0 第二次世界大戰 4~6 4.5 朝鮮戰爭 2 2.5 越南戰爭 2 2.0

  過去急救是”抬起來就跑”的辦法,這一概念在國際范圍內已基本上被”“暫等並穩定傷情”這樣一種思想所代替.這一穩定方針已經表明可以的效地降低戰爭與和平時期急救中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在”“暫等並穩定傷情”時,並不是把傷病員擱置不管,而是急救人員在緊張地為馬上轉送傷病員做應做的打通氣道、心肺腦復蘇、控制大出血、制動骨折,少搬運(參照有關章節)中,未經訓練者更應該注意。

  目前,各先進國家大加強了院外急救和運送工作,如美國目前傷員的運送,從接到呼救信號到送往醫院所需只有37分鐘左右,大大減少了死亡率,充分說明時間就是生命。

  三.急救時間的標准

  根據大量急救實踐,急救者越接近傷病員,受傷後急救時間越會縮短,傷病員的存活率就越高。

  最佳急救期:傷後12小時內。

  較佳急救期:傷後24小時內。

  延期急救期:傷後24小時以後。

急救常識急救方法急救藥箱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