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急救 >> 運動急救 >> 扭傷急救 >> 閉合性踝扭傷急性期的冷處理

閉合性踝扭傷急性期的冷處理

閉合性踝扭傷急性期的冷處理

現代康復 2000年第6期第4卷 運動醫學

作者:於德淮

單位:遼寧省體育運動技術學院衛生所,遼寧沈陽110006

關鍵詞:踝扭傷;急性期;冷敷

  摘要 目的:縮短閉合性踝扭傷的療程,加速患者康復以及減少復發。方法:通過對90例閉合性踝扭傷病例的觀察,分析了踝扭傷急性期的病因病理改變,采用急性期冰袋冷敷及加壓包扎的冷處理方法,並與傳統的治療方法相對比。結果:90例完全恢復,治療組恢復時間最短2d、最長15d;對照a組分別為6d、20d;對照b組分別為8d、29d,治愈時間治療組較對照組明顯縮短、復發率低。結論:證明踝扭傷急性期的冷處理為理想的治療方法。

  閉合性踝扭傷是臨床上的常見病、多發病。臨床治療多采用患肢制動,用按、揉、摩擦、撥伸、搖等手法按摩,加以口服活血化瘀、消腫、行氣止痛等藥物治療。但本病在急性期,即損傷後12h之內,應用上述療法,效果不理想,筆者通過對90例閉合性踝扭傷患者在急性期采用不同方法治療的觀察、分析,認為在急性期采用冷處理方法進行治療,效果理想[1]。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資料 本組90例患者均為體育鍛練及日常活動不慎所致急性踝扭傷,經x線診斷無骨折、損傷後12h內就診者。隨機分3組(治療組、對照a組和b組),每組30例。其中治療組中,男21例,女9例;年齡15歲以下4例,15+~30歲20例,30歲以上6例;對照a組中,男20例,女10例;年齡15歲以下5例,15+~30歲18例,30歲以上7例;對照b組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15歲以下5例,15+~30歲20例,30歲以上5例。各組年齡、性別之間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診斷標准: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行業標准《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准》進行診斷。有明確的踝部外傷史;損傷後踝關節即出現疼痛,局部腫脹,皮下瘀斑,伴跛行;局部壓痛明顯,若內翻扭傷者,將足作內翻動作時,外踝前下方劇痛,若外翻扭傷者,將足作外翻動作時,內踝前下方劇痛;x線攝片檢查未見骨折。損傷程度:輕度:內外踝韌帶捩傷,腫脹痛局限在韌帶局部,踝關節活動輕度受限,患肢能夠負重,能夠行走,但有痛感,治療組4例,對照a組6例,對照b組4例。中度:外踝韌帶斷裂,檢查時作足內翻動作時有“開口感”腫脹痛明顯,能夠負重,但不能行走,治療組20例,對照a組19例,對照b組19例。重度:外踝韌帶斷裂合並胫腓骨關節分離,除有“開口感”外,腫脹痛明顯,不能負重及行走,軸向叩擊痛試驗陽性,治療組6例,對照a組5例,對照b組7例。各組損傷程度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治療組:來診即以冰水混合物浸泡踝部或局部冰袋冷敷,10~15min後撤下,3~5min後再一次冷敷,如此反復3次,之後加壓包扎。24h後手法按摩(拍、揉、點按)加功能鍛練(提踵、靜力練習)。對照a組:局部外敷中藥“新傷1號”[1],藥用:黃柏30g,延胡索、木通各12g,白芷、羌活、獨活各9g,血竭3g。共合研成細末,混均勻用冷白開水調成粥狀,外敷患處。24h後手法按摩加功能鍛練(同上)。對照b組:來診即以手法按摩加功能鍛練(同上)。

  2結果

  完全恢復:踝部腫脹消退;局部無壓痛;走路不痛;踝關節活動正常,背屈0°~20°,跖屈0°~45°。各組均完全恢復。結果治療組的治愈時間較對照組明顯縮短。見表1。

表1 恢復時間和因關節不穩在近半年內再次扭傷情況

  完全恢復時間(d) 再次扭傷次數 最長 最短 平均 復發1次 復發2次 合計 治療組 15 2 8.5 2 0 2 對照a組 20 6 13 3 1 4 對照b組 29 8 18.5 4 2 6

  3討論  踝關節的扭傷是由於扭曲的暴力超過了關節的承受能力而致。隨之而來的是一系列的肌腱、筋膜、神經、血管、細胞等的病程變化,以及因活動受限而引起的身心變化。

  由於是扭曲的暴力所致,肌腱、筋膜就會有不同的撕捩、斷裂,甚或造成下胫腓骨關節分離。而小血管的破壞引起內出血和滲出使局部出現腫脹疼痛。損傷後在局部形成無菌性炎症區,一般在3h以中性粒細胞為主,其間偶見單核細胞;6h單核細胞逐漸增多;24h則以單核細胞占優勢。這提示機體局部炎症狀態下,能有效動員大量炎性細胞趨於炎症區滲入炎性反應[2]同時大量崩解的中性粒細胞又可產生前列腺素等炎性介質[3],刺激機體炎性反應過程,不斷動員新的中性粒細胞定向移至炎症區,更致局部腫脹。

  從以上一系列病因病機改變和三個組別的對照可以看出,如不能及早的控制損傷局部的出血和滲出,使之減少到最低程度,則不能為該病後段的治療提供良好的基礎。而扭傷後第一時間內或盡可能早地采用冷處理,使局部血管收縮,停止出血,減少滲出;再用加壓包扎,其作用是將滲出物和積血擠散到周圍正常組織中,可使滲出物和積血與組織的接觸面積增大,有利於加快其吸收,減少關節粘連及軟骨變性等一系列病理變化的發生[4]。正是基於此,才有治療組的治愈時間明顯短於對照a、b兩組的結果。

  對照a組采用中藥外敷,局部沒有冷凝收縮。加壓止血的作用,且局部有腫脹的余地,加之中藥的組成多為活血化瘀,有可能加重腫脹。從上述討論看急性期應先以涼血止血為主,而後才是活血化瘀。對照b組的按摩,從近來的研究看,按摩會使局部的溫度升高。如按摩10min後局部皮膚表面溫度比按摩前平均升高0.92°c[4]。由於損傷局部溫度的升高及按摩手法的刺激,使出血和滲出不但不能控制和減少,反而更加加重。這樣就會使急性期的腫脹加重,病程亦隨之加長。

  總之,因治療組針對踝關節扭傷急性期的出血滲出的特點,采用冷處理使局部急性期出血少,組織改變小,縮短了病程,降低了復發率。故踝扭傷急性期用冷處理是比較好的治療方法。

  參考文獻

  [1]李嘉祁.踝關節韌帶損傷的康復[j].現代康復,1999,3(2):211~212

  [2]鄭懷賢,劉緯俊,張希彬.運動創傷學[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104

  [3]沈霖,李同生,楊家玉,等.急性閉合性軟組織損傷局部皮窗滲出物研究[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89,5(1):10~11

  [4]王勝,張濤.手法治療軟組織損傷實驗研究進展[j].中國中醫骨傷科雜志,1989,5(3):46~47

(收稿:2000-04-16)

扭傷急救跌傷急救抽筋急救骨折與脫位急救運動急救文章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