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老人健康 >> 養生保健 >> 保健常識 >> 帶父母看病該做哪些准備?

帶父母看病該做哪些准備?

什麼情況下該帶父母去醫院做檢查?帶父母就醫該做哪些准備?相信不少人有這樣的疑問。台灣《康健》雜志最新刊文指出,陪父母看病要了解三件事。

1.別把疾病當成老化。老人家身上的許多症狀有些是正常老化,例如視力減退、聽力退化;有些是疾病卻被誤認為是老化,例如認知障礙(經常忘東忘西,子女認為老了本來就會記憶力不好);有時症狀表現很不典型,例如老人的感染症常常沒有典型的發燒,而是胃口不好、活動力不佳。

尤其是有情緒障礙的老人,往往以身體症狀表現,像是沮喪、行動緩慢、食欲差、常臥床、頭痛、胸悶、疲憊等,“很可能是老人憂郁症,一般人多認為這是正常的老化,或以為是本來的內科疾病引起的,”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大學精神科醫師黃宗正提醒,對老人來說,很多內外科的疾病會讓腦部某些區域或回路缺損,腦部會有較多病變,一旦忽略早期預警,容易延誤就醫治療。

2,陪父母看病別搶著說話。台灣大學老年醫學部主治醫師陳人豪認為,除非是身體功能不錯,只有一些小毛病的老人,可讓他們去自行就醫,否則,建議子女(或主要照顧者)最好能陪同看病協助表達,讓醫生有充分的信息確認診斷。

台灣大學家庭醫學科副教授盧豐華發現,很多時候是家人以為醫生看病時間短促、擔心老人家講不清楚、講不完,所以急著幫腔,“這會讓老人家變得無法表達。其實這是醫生的責任,有沒有好的問診技巧很重要。”

如果陪同的家屬過於強勢,或講得跟老人家不太一致,有經驗的醫生會分開問,請家屬先出去,“例如憂郁症老人,也許老人家想表達些想法,家屬在旁讓他不想說,”陳人豪補充,有些老人家有被迫害幻想或認知障礙,不能只靠病人主訴,需要照顧者陪同,對確診很有幫助。

3.陪診最好帶齊服用的藥物名單。許多醫生指出,子女帶父母就醫時,最好能把父母目前使用的藥物、藥單或其他醫生診斷說明帶上,以使看病更有效率。

這三件事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說做的還說很不夠的,因為受制於觀念的影響,我們可以做到去陪父母看病,但是,在看的過程中,一些細節我們可能關注的並不夠,為此,我們需要對這三件事引起注意。

保健常識心理保健養生之道老人健身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