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老人健康 >> 養生保健 >> 保健常識 >> 從動脈彈性可知血管健康

從動脈彈性可知血管健康

如今,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問題對我們已不再陌生。規范治療、及時搶救非常重要,可早期發現高危人群,盡早進行治療和干預,避免危重患者、急性事件的發生,才是更理想長久的方法。

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楊志健教授告訴《生命時報》記者,在積極監測血壓、血脂、體重、糖尿病、吸煙等傳統危險因素的基礎上,通過檢測動脈的彈性好壞,以及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和斑塊特征,也可以有效監測血管是否健康,並對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進行預測。

動脈變“硬”變“脆”,出現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也會更高。可血管彈性具體該怎麼判斷?用儀器“切脈”。通過特定的儀器,可以記錄血流經過手肘處的肱動脈時,形成的脈搏波曲線圖。“血液靠心髒的搏動泵出送往全身,因此,伴隨每一下脈搏,血流速度也會有細微的差別,並對血管壁造成不同的壓力。脈搏波曲線正是監測了每一次心跳的過程”,楊志健告訴記者。這個指標也稱做“動脈硬化指數”。當曲線陡峭、峰值明顯時,說明血流傳遞迅速,動脈硬化指數小,血管彈性好;相反,曲線變化平緩,則說明血流緩慢,動脈硬化指數大,血管的彈性較差。

臨床上對近400例患者的分析結果發現,動脈硬化指數和冠心病的嚴重程度顯著相關。一般來說,動脈硬化指數越高,冠狀動脈病變的支數越多、病情越重。因此,通過“切脈”檢測動脈硬化指數,可以有效評估一個人發生冠心病的風險,以及冠心病的嚴重程度。

此外,頸動脈內中膜厚度和斑塊特點,對冠心病也有很大的預測價值。研究發現,在高血壓、糖尿病發生急性冠脈綜合征的患者中,頸動脈斑塊的檢出率明顯增加;早發冠心病患者中,多數患者頸動脈內中膜厚度≥0.8毫米,發生比例超出對照組5倍之多。因此,頸動脈內中膜增厚,可以說是冠心病的一個新的危險因素。美國已有數據表明,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每增加1毫米,心血管意外的風險就會增加1.13%。

楊志健最後強調,相對血管造影等檢查,動脈硬化指數與頸動脈厚度檢查都比較簡單,只要用機器測量手臂和頸部做個B超就能實現。因此,無論對一般人群的篩查,還是高危人群的監測,都是值得推廣的可行手段,能幫我們預測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早診斷、早治療。

看來,很多時候,心血管疾病更多的就可以通過我們動脈的彈性就可以辨別是否老化,這一個觀點讓我們明白了心血管疾病並不簡簡單單的藥物治療就可以,有些檢測還是必不可少的。

保健常識心理保健養生之道老人健身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