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老人健康 >> 養生保健 >> 養生之道 >> 老人養生貴於養神

老人養生貴於養神

  眾所周知,養生離不開補:藥補、食補,運動健身也是補。還有一補:神補,最難補,也是最不能少的補。養神的本質是看得開,拿得起,放得下。

  養神思想倡始於老子、莊子,至秦漢時代則形成學派,以後綿延不斷,在內容和形式上不斷補充和發展。老子、莊子均主張“清靜無為”。《莊子·有宥》曰:“抱神以靜,形將自正。”指出養神是保持人體內外環境的和諧穩定的關鍵所在。《內經·攝生篇》曰:“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強調了清心寡欲,祛病養生的方法。李東垣的《遠欲論》、《省言鹼》強調清心寡欲,“積”精會神,以獲取健康長壽。晉代嵇康的《養生論》提出“修性以養神,安心以全身”等以靜“神”來養“形”的養生思想。

  梁代陶弘景在《養性延命錄》中主張“和心,少念,靜慮,先祛亂神犯性之事。”唐代孫思邈提出了“自慎”以養生的觀點。明代醫家則提出“心常清靜則神安,神安則精、神皆安,以此養生則壽”。清代曹庭棟在《老老恆言·燕居》中指出“養神為攝生要務”,並給養神賦予新的內容。所以,養神是養生的關鍵之所在。 養神是一種觀念,是人對自身認識的一次回歸,具有更多的社會內容,不是逃避現實,而是慎獨其身,不是消極無為而是追求真正的人生,對人格有強化作用。

  養神要注意做到以下幾個方面:少私寡欲,心胸坦蕩:“心底無私天地寬”,要做到少私寡欲應注意兩點:一是以理收心,明確私心對人體的危害。二是正確對待個人的榮辱得失。抑目靜耳,閒情逸致:孫思邈在《千金方·養老大例》中說:“養老之藥,耳無妄聽,口無妄言,心無妄念,此皆有益老人也。”眼耳是神氣接受外界刺激的主要渠道,其功能是受神氣的主宰和調節。目清耳靜則神氣內守而心不勞,若目弛耳躁,則神氣煩勞而心擾不寧。要做到抑目靜耳,就要用高雅的興趣愛好,來陶冶自己的志趣。

  有了高雅的志趣,自然會把浮名虛祿,看得淡若雲煙。和暢情態,調攝七情:“笑一笑,十年少”這是大家都知道的道理,笑可增進健康,可使人長壽。俗語曰:“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心長戚戚,有損天年;情緒樂觀,能安神定氣,是益壽延年防病治病的良方。順應四時:四時氣候的不同變化,使萬物形成了生、長、化、收、藏的自然規律。人體寓於宇宙自然之中,只有與四時的變化相適應,人體才能保持清靜內守的狀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娛樂養神

  可以調動某些休止或不常用的神經代替操勞疲憊的神經工作,充分調節各路神經的積極性,也是人們常說的換腦筋。娛樂養神的種類較多,如下棋、垂釣、跳舞、聽音樂、看表演、看電影電視等。 休眠養神 多指睡覺,通過休眠使大腦處於休息狀態,同時又使身體內部各部位的神經、關節、韌帶、肌肉和器官無負荷或少負荷,進而積蓄精力,復蘇體力。休眠養神掌握得當,能促使人體機能再生。

  “煳塗”養神

  在生活中,有意識地躲避那些參與意義不大或價值作用不高的事情。不搞無塬則爭執和較量,不考慮和計較雞毛蒜皮的是是非非,讓腦筋和心情松弛下來,免受勞心傷神之累。堅持“煳塗”養神,可使人心胸開闊。

保健常識心理保健養生之道老人健身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