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常識 >> 梅花香能治病 烏梅能入藥

梅花香能治病 烏梅能入藥

  我國是梅花的故鄉,約有150多個品種。種梅、賞梅、歷來是我國人民的高雅情趣。遠在商周時代就己廣泛種植梅,那時還不是為賞花,而是為了采果實當酸味的調料。梅還是長壽樹種。現在我國最老的壽星梅,要數昆明市晉寧縣盤龍寺的元梅,它已有750年以上高齡。北宋以後,由於氣候變化,梅樹已不適合在北方露天生長。刻意培植梅花,已從這時開始了。“不是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從醫學上講,梅花的香分子起安神的功效,如失眠的話,清晨在梅花叢中散步和深呼吸十幾分鐘,療效較好。

  梅樹在花後的5月份結梅子。梅子是一種鹼性食品,鈣鐵等礦物質含量超過蘋果、桔子,100克果肉含鈣約65毫克,還能調節腸、胃、肝等功能,治療便秘腹瀉等症,平時過量食進肉、魚、酒、糖等酸性食品後,吃些話梅、陳皮梅等蜜餞,有助於上述食品的酸鹼中和,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如吃鮮梅子,最好浸酒或泡茶喝。

  梅花可藥用,白梅花舒肝,和胃化痰,醫治肝胃氣痛,食欲不振,頭暈等症;紅梅花清肝解郁,治頭目痛。

  《紅樓夢》第19回,襲人在侍候寶玉時,“用自己的腳爐墊了腳,向荷包內取出兩個梅花香餅兒來,又將自己的手爐掀開焚上,仍蓋好………”,“梅花香餅兒”是用香料粉末做成的梅花狀小餅,既可裝荷包內隨身佩戴,也可焚燒。同書的第42回,提到的“梅花點舌丹”,是由熊膽,雄黃、梅花、冰片等15味藥配制成的丹藥,主治疔毒惡瘡,咽喉腫痛等症。

  梅花的藥用價值主要是果實青梅、烏梅和白梅, 以烏梅為多。

  (一) 藥用與采集: 藥用葉、花、梗、根、果實及種仁。葉, 春、夏、秋采;花, 早春盛開時采;梗、根用時采;果實, 青和熟時分別采;種仁, 取掉果皮即得。

  (二) 性味與歸經: 性平, 味酸, 無毒。入肝、脾、肺、大腸經。

  (三) 功能與主治: 烏梅有收斂生津, 安蛔驅蟲之功效。主治久咳, 虛熱煩渴, 久瘧, 久瀉, 痢疾, 便血, 尿血, 血崩, 蛔厥腹痛、嘔吐, 鉤蟲病, 牛皮癬, 胬肉。白梅治喉痺, 瀉痢煩渴, 梅核膈氣, 癰疽腫毒, 外傷出血。葉治休息痢並霍亂。根治風痺, 休息痢, 膽囊炎, 瘰疠。梅梗治婦人久慣小產。種仁清暑, 明目, 除煩。

  (四) 應用與處方:

  1.諸瘡胬肉: 烏梅肉一枚用鹽水研爛, 合臘茶, 入醋服之。或用烏梅、黃連、灶下土等為末, 茶調服。又有用烏梅肉燒存性, 研末, 敷惡肉上。 (《本草綱目》)

  2.癰疽瘡腫, 已潰未潰者皆可用: 鹽白梅燒存性為末, 人輕粉少許, 香油調, 塗四周。 (王氏《易簡方》)

  3.折傷金瘡: 干梅燒存性, 搗末, 敷之。 (《千金方》)

  4.馬汗入瘡, 作痛: 烏梅連核搗爛, 以醋和敷。仍先刺瘡, 出去紫血, 乃敷之系定。 (《經驗方》)

  5.狂犬傷毒: 烏梅末, 以酒服二錢。 (《千金方》)

  6.指頭腫毒, 痛甚者: 烏梅肉和魚鲊搗, 封之妙。 (《李樓奇方》)

  7.小兒頭瘡: 烏梅燒末, 生油調塗。 (《聖濟錄)

  8.傷寒■瘡, 生下部者: 烏梅肉三兩炒為末, 煉蜜丸梧子大。以石榴根皮煎湯, 食前下三十丸。 (《聖惠方》)

  9.硫黃毒發, 令人背膊疼悶, 目暗漠漠: 烏梅肉一兩 (焙) , 沙糖半兩, 漿水一大盞, 煎七分, 呷之。 (《總錄》)

  10.喉痺乳蛾: 青梅二十枚, 鹽十二兩, 腌五日, 取梅汁, 入明礬三兩, 桔梗、白芷、防風各二兩, 豬牙皂角三十條, 俱為細末, 拌汁和梅入瓶收之。每用一枚, 噙咽津液。凡中風疾厥, 牙關不開, 用此擦之。

  11.消渴煩悶: 烏梅肉二兩, 微炒為末。每服二錢, 水二盞, 煎一盞, 去滓, 入豉二百粒, 煎至半盞, 溫服。 (《簡要濟眾方》)

  12.洩痢口渴: 烏梅煎湯, 代茶日飲。 (《扶壽精方》)

  13.產後痢渴: 烏梅肉二十個, 麥門冬十二分, 以水一升, 煮七合, 細呷之。 (《普濟方》)

  14.赤痢腹痛: 用陳白梅同真茶、蜜水各半, 煎飲之。又方: 烏梅肉 (炒) 、黃連各四兩, 為末, 煉蜜丸梧子大。每次飲服二十丸, 日三次。 (《聖惠》) 又方: 梅實葉水煎代茶飲;烏梅燒存性, 為末, 日3 次, 每次一克, 米湯沖服。

  15.便痢膿血: 烏梅一兩去核, 燒過為末。每服二錢, 湯飲下。 (《聖濟總錄》)

  16.久痢不止, 腸垢已出: 烏梅肉二十個, 水一盞, 煎六分, 食前分二服。 (《肘後》) 又方: 烏梅肉、白梅肉各七個搗爛, 人乳香末少許, 杵丸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 茶湯下, 日三次。 (《袖珍》)

  17.大便下血, 久痢不止: 用烏梅三兩, 燒存性為末, 醋煮米糊和丸梧子大。每空心米飲服二十丸, 日三服。 (《濟生方》)

  18.小便尿血: 烏梅燒存性研末, 醋糊丸梧子大。每服四十丸, 酒下。 (《本草綱目》)

  19.血崩不止: 烏梅肉七枚, 燒存性研末。米飲服下, 日二次。

  20.大便不通, 氣奔欲死者: 烏梅十顆, 湯浸去核, 丸棗大。納入下部, 少時即通。 (《食療本草》)

  21.霍亂吐利: 鹽梅煎湯, 細細飲之。 (《如宜方》)

  22.水氣滿急: 烏梅、大棗各三枚, 水四升, 煮二升, 納蜜和勻, 含咽之。 (《聖濟總錄》)

  23.梅核膈氣: 取半青半黃梅子, 每個用鹽一兩腌一日夜, 曬干又浸又曬, 至水盡乃止。用青錢三個, 夾二梅, 麻線縛定, 通裝瓷罐內封埋地下, 百日取出。每用一枚, 含之咽汁。 (《龔氏經驗方》)

  24.心腹脹痛, 短氣欲絕者: 烏梅二七枚, 水五升, 煮一沸, 納錢二七枚, 煮二升半, 頓服之。 (《時後》)

  25.勞瘧劣弱: 烏梅十四枚, 豆豉二合, 桃、柳枝各一虎口, 甘草三寸, 生姜一塊, 以童子小便二升, 煎一半, 溫服即止。 (《圖經本草》)

  26.久咳不已: 烏梅肉微炒, 罂粟殼去筋膜蜜炒, 等分為末。每服二錢, 睡時蜜湯調下。

  27.痰厥頭痛: 烏梅肉三十個, 鹽三撮, 酒三升, 煮一升, 頓服。 (《時後方》)

  28.傷寒頭痛, 壯熱, 胸中煩痛, 四五日不解: 烏梅十四枚, 鹽五合, 水一升, 煎半升, 溫服取吐。吐後宜避風。 (《梅師方》)

  29.天行下痢不能食者: 黃連一升, 烏梅二十枚 (炙燥) 。並搗末, 蠟如棋子大, 蜜一升, 合於微火上, 令可丸, 丸如梧子大。一次服二丸, 日三次。 (《聖惠方·烏梅丸》)

  30.婦人血崩: 烏梅燒灰, 為末, 以烏侮湯調下。 (《婦人良方》)

  31.傷寒蛔厥及久痢: 烏梅三百枚, 細辛六兩, 干姜十兩, 黃連十六兩, 當歸四兩, 附子六兩 (炮, 去皮) , 蜀椒四兩 (出汗) , 桂枝 (去皮) 六兩, 人參六兩, 黃柏六兩。上十味, 異搗篩, 合治之, 以苦酒漬烏梅一宿, 去核, 蒸之五斗米下, 飯熟搗成泥, 和藥令相得, 納臼中, 與蜜杵二千下, 丸如梧子大。先食飲服十丸, 日三服, 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