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護理 >> 3歲寶寶進入了“反抗期”,我們如何對待

3歲寶寶進入了“反抗期”,我們如何對待

  當寶寶接近3歲時,父母會發現,從前聽話的孩子突然間不乖了。他可能變得很固執,甚至有些自以為是。比如,媽媽剛問他一句“干……嗎?”他便好似不加思索地就回媽媽一個“不”字,而且,說過不了以後,一定要堅持,不管這事是不是他本來喜歡的。

  有個家長說:“孩子本來喜歡吃糖,我順口問他一句吃糖嗎,他卻說不吃,好像故意氣我似的。這小東西,翅膀還沒有硬就這麼不聽話,大了還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長,可能就會動手打孩子了,而是他進入了“反抗期”。

  當寶寶接近3歲時,父母會發現,從前聽話的孩子突然間不乖了。他可能變得很固執,甚至有些自以為是。比如,媽媽剛問他一句“干……嗎?”他便好似不加思索地就回媽媽一個“不”字,而且,說過不了以後,一定要堅持,不管這事是不是他本來喜歡的。

  有個家長說:“孩子本來喜歡吃糖,我順口問他一句吃糖嗎,他卻說不吃,好像故意氣我似的。這小東西,翅膀還沒有硬就這麼不聽話,大了還了得?”有些性子急躁的家長,可能就會動手打孩子了,而是他進入了“反抗期”。

  在這期間的孩子,特別喜歡按自己的主意去做,他如果在試著用積木搭一個樓,盡管搭不好,卻不讓大人插手,有時會因大人的“好心”幫忙而變得急躁起來,或干脆一把將積木推倒。讓大人氣得想,這孩子怎麼這麼不可理喻。

  這期間也不盡是“缺點”,這時的孩子控制自己的能力增強了,為了達到目的,也能想辦法克服困難。這是孩子成長的標志,是可喜的表現,當父母的不要以包辦、強制來干涉孩子的行動。

  對反抗期的孩子,父母要了解其心理特征,不要簡單地以為孩子不聽話,更不要打罵孩子。因為打罵是起不到好效果的。

  當然,孩子小,他們的行為有時難免有偏差,父母不可能不去糾正和指導。對他們,講道理依然是有效的,不過要注意方式。針對他們動不動就說“不”,而且說了後又要堅持的特點,家長可采用迂回策略,有時不妨耍耍“小花招”。

  最有效的方法是不給他說“不”的機會。比如,你若想帶孩子出去玩,而孩子也喜歡室外活動,你不要問他“咱們出去玩嗎?”而是給他一個選擇,以防孩子脫口而出“不”字。

  既打亂了你的計劃,又使孩子為了堅持他自己的意志而“忍痛割愛”。選擇題一般是在孩子目前不大願意做的事和你打算讓孩子做的事之間進行。例如,孩子已經看了一會書了,你就問:“是出去玩,還是在家看書?”既然孩子已經看了半天書了,那麼答應只有一個玩喽。孩子在做了選擇後,會很滿意地、高高興興地出門的。

  一般說來,經過一兩個月時間,孩子就不再那麼倔了,他開始願意父母用商量的口氣直接問他“做……嗎?”

  專家點評: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表現出不同的年齡特征。二三歲的孩子一般都要經過一個“反抗期”。本來溫順聽話的孩子,一到這個時期就會變得調皮、不聽話。比如天氣涼了,媽媽讓孩子穿外套,孩子硬是不穿;客人來了,媽媽讓他有禮貌地招呼客人,他就是不理不睬。這些孩子常常固執地堅持自己的主張,這樣一來,成人就會生氣,以致於可能打他一頓。

  其實,從孩子生理和心理發展的角度看,這種“反抗期”的表現是一種正常的現象。隨著幼兒活動能力的增強,知識的不斷豐富,孩子心理變化急劇,特別是孩子的需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成人往往還是用老眼光去看待孩子,要求孩子,因而引起孩子的種種反抗行為。

  但是,從另一個方面看,如果孩子的個性得不到發展,反倒會影響他今後的成長。所以說經歷“反抗期”是孩子正常發育的必然階段。

  那麼,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渡過這一特殊階段呢?

  1、教育是關鍵。在這段時期裡,父母要放棄那種不分青紅皂白的強硬態度。應該看到,孩子的“反抗”行為正是促使他們能力發展的心理動因。成人應及時抓住這一時機對孩子的某些行為給予適當的鼓勵,以促進孩子自我意識的形成和動作技巧、能力的發展。

  2、家長要助孩子發展一臂之力,對孩子的反抗行為既不能一味地滿足,也不能過多地限制。一味地滿足容易造成孩子任性和執拗;過多地限制會挫傷孩子的自尊心,從而變得順從和依賴,缺乏自立能力。

  3、父母在了解了孩子的“反抗期”特點以後,最重要的是要注意因勢利導,從旁協助,給予正確合理的教育。比如:孩子喜歡獨立行走,你就不要硬去攙扶他,可以在旁注意保護;孩子要自己吃飯、穿衣,就可以讓他自己動手,而你在旁加以指導,以此促進孩子心理健康發展,幫助孩子順利渡過“反抗期”。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