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心理健康 >> 心理護理 >> 古人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古人怎樣保持心理健康?

  現代社會,人們承受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心理健康面臨著極大的挑戰。而現代醫學證實,心理健康對於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長壽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緩解壓力,保持心理健康?

  一起來看看古人是怎麼做的吧。我國古代的中醫養生家們,很早就認識到了精神、心理健康對於人體身心保健的重要性。如《黃帝內經》就提出了“活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精神養生方法,強調思想清淨、精神安寧,就可以保持身心健康。

  1.修身養性

  歷代中醫養生家都強調“養生莫若養性”。一般而言,性格開朗,活潑樂觀,心理健康者,不易患精神病、重病和慢性病,即使患了病也較容易治愈,容易康復。加強性格修養,培養樂觀的情緒,要表現在對生活要充滿信心和希望,大度處世,寬以待人,合理安排自己的工作和學習,培養廣泛興趣和愛好。如閱讀、繪畫、書法、雕刻、音樂、下棋、種花、集郵、垂釣、旅游等,均能陶冶人的情操,從而起到頤養性情,調神健身的作用。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其中幾種,在生活中實踐之。

  2.養德潤身

  古代養生家把道德修養作為養生的一項重要內容,強調“養性莫若養德”。儒家孔子早就提出“德潤身”,“仁者壽”的理論。孟子也倡導:“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道家、醫家等,也都把養性養德列為養生首務,並一直影響著後世歷代養生家。特別提倡參與社會活動,多做公益活動,對社會發展做出自己的新的貢獻,展現新的道德風貌。多做好事和善事會使自己存在的價值得到社會的公認而朋友遍天下,從而取得精神和心理上的滿足,這正是古人說的“仁者壽”的道理。

  3.調攝情緒

  古人雲:“不如人意常八九,如人之意一二分。”在日常生活中學習和掌握一些調攝情緒的方法是非常必要的。古代中醫養生家非常重視不良情緒的調攝,而且方法多種多樣,最為常用有節制法、疏洩法、轉移法等。並且,不良情緒的調攝也要辨證施法,因人而宜,靈活機動,當退則退,當進則進。有時退一步,風平浪靜;當進則進,有時進一步,海闊天空。

  可見,古人非常注重保持心理健康,並且在理論和方法方面都有很多可以借鑒的地方。我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什麼不順心的事情,導致心理失衡,無法自我調節時,不妨學學古人,做一做精神養生。

心理疾病心理常識人群心理心理治療心理護理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