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健康飲食 >> 飲食誤區 >> 氣虛胃痛宜食物品

氣虛胃痛宜食物品

氣虛胃痛者宜食物品有。

糯米
性溫,味甘,能補中益氣、暖脾胃,糯米煮粥食用,最養胃氣。正如《醫藥六書藥性總義》所雲:“糯米粥為溫養胃氣妙品。”對氣虛胃痛之人尤為適宜。

粳米
俗稱大米。能補中益氣、健脾和胃,適宜氣虛胃痛者煮粥食用。明·李時珍認為:“粳米粥,養腸胃。”清代著名食醫王孟英還說:“有一種香粳米,自然有香,亦名香珠米,煮粥時加入之,香美異常,尤能醒胃。”

鍋巴
氣虛胃痛之人,可把鍋巴1 000克,同炙雞肫皮50克,一同研粉,和入白糖、米粉適量,焙作餅食,有補脾胃,助消化作用。

西谷米
能溫中健脾養胃、治脾胃虛弱及消化不良。西米煮成黏稠的稀粥食用,對氣虛胃痛者尤為適宜。《柑園小識》亦雲:“西谷米,健脾運胃,久病虛乏者,煮粥食最宜。”

大棗
性溫,味甘,可補脾和胃、益氣。唐代著名食醫孟诜指出:“大棗煮食補腸胃,肥中益氣第一。”或用大棗煎服。或同粳米煮粥,或與鍋巴、雞肫皮一同烙餅食,對氣虛胃痛之人均為適宜。

牛肉
能補脾胃、益氣血。《韓氏醫通》還稱贊說:“黃牛肉,補氣,與黃芪同功。”凡氣虛胃痛之人,可用牛肉煨至爛熟,吃肉喝湯。

鲫魚
性平,味甘,治脾胃虛弱,適宜氣虛胃痛、納少無力之人食用。《唐本草》載:“合莼作羹,主胃弱不下食。”《本草經疏》亦雲:“鲫魚入胃,治胃弱不下食,鲫魚調胃實腸,諸魚中惟此可常食。”

黃芪
善能補中益氣。亦善治脾胃虛弱,凡氣虛胃痛者,均宜選用黃芪30~50克,同大棗10~15個,煎湯服食。若食後覺脹,可用橘子皮少許,泡茶飲之即解。

黨參
是中醫最為常用的健胃補氣藥,可單用黨參15~20克,與大棗5~7個煎服,也可配合山藥、白術適量,同老母雞煨食。

蚶肉
性溫,味甘,有溫中養胃的作用,凡胃氣虛寒性疼痛者,食之頗宜。《本草經疏》中曾說:“蚶,味甘,性溫,甘溫能益氣而補中,胃氣健。”所以,虛寒性胃痛者宜食之。

猴頭菇
性平,味甘,有健胃、補虛及抗癌作用。凡中醫辨證屬氣虛胃痛者宜食之,包括西醫的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窦炎、胃下垂等,常食頗多裨益。

香蕈
又稱香菇。性平,味甘,有益胃氣的功效。《日用本草》中說它“益氣,不饑”。《本經逢原》亦雲:“大益胃氣。”《本草求真》還說:“香蕈,食中佳品,味甘性平,大能益胃助食,中虛服之有益。”故凡氣虛胃痛之人宜常食之。

豬肚
性溫,有補虛損、健脾胃的作用。氣虛胃痛者食之,實為“以髒補髒”之法。《別錄》中說它“補中益氣”。《本草經疏》亦記載:“豬肚,為補脾胃之要品,脾胃得補,則中氣益,根本固而後五髒皆安。”故胃痛屬虛之人,食之最為適宜。

上一頁 1 2 下一頁
四季飲食飲食常識飲食誤區母嬰食譜食物百科飲食調理保健常識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