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天天健康網】

 天天健康網 >> 老人健康 >> 老人心理 >> 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

做好老人的心理保健

  1 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內外因素

  1.1 身體衰退。身心是一個統一整體,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器官開始逐漸衰退,身體上的變化必然對心理有所影響,如在心理上可表現為精力不足、記憶力下降、思維速度變慢等。

  1.2 疾病損害。軀體疾病如不積極治療,對心理可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如腦動脈硬化,腦組織缺血可導致大腦功能減退。在心理上,早期表現為記憶力減退,晚期可發展為腦萎縮而導致癡呆[1]。

  1.3 營養缺乏。人體正常功能的發揮,與營養物質的供給密切相關,如腦細胞對營養物的需求量就明顯高於其它組織細胞。當某些物質缺乏時,就可使相應的器官功能失調,如維生素C缺乏時,會影響腦、脊髓及外周神經,出現精神症狀[1]。因此,保證各種營養素的需求,是增進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

  1.4 社會角色與社會地位的改變。老年人從崗位上退下來,社會角色、社會地位以及社會關系發生變化,如果轉變與適應困難,會因失去原有的地位與工作,不能繼續發揮作用而惆怅;還會因脫離了原有的交際范圍,而新的交往尚末建立或不善於建立而寂寞。長期下去,心理失衡,造成心理沖突與矛盾,會變得孤獨、抑郁、消極,這對健康極為不利,會加速身體的衰老。

  1.5 家庭環境與生活事件。離退休後的老年人以家庭活動為中心。所以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對老年人心身健康影響甚大,如子女結婚,婚後婆媳、妯娌間的糾葛;以及老年夫婦之間的感情;離異、喪偶,子女分散等一系列生活事件接踵而來,都會加重老年人的心理沖突而影響老年人的情緒。

  1.6 不良生活習慣。長期養成的吸煙、嗜酒、過食甜食、葷食或飲食過鹹等,可導致體內環境穩定性和自我修復能力減退而引發疾病。

  2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變化特點

  2.1 自我意識增強,固執、刻板。主要表現以自我為中心,過多地關注自我,要求被重視,受尊敬;思維方式固執不靈活,思想保守僵化,偏愛舊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娛樂,厭煩新奇事物,社會適應性減退。

  2.2 性格內向、怪僻。主要表現為不願與外界聯系,呆在家裡,與世隔絕;有的心胸狹窄,十分吝啬,視錢如命。

  2.3 情緒不穩定,敏感易變。主要表現為對情緒的控制與調整能力下降,易傷感、易激怒,並且情緒反應強烈、持久。常因一些不順心的小事而哭泣、生氣,或急躁不安、大發脾氣。單獨居住的老人,常因寂寞無聊、孤獨而郁悶、抑郁。

  2.4疑慮與恐懼感。主要表現為對病痛關心過度,常把注意力集中在身體的某些不適上,擔心患了不治之症,即使檢查正常,也不放心,神經過敏,焦慮多疑。由疑病而恐病,由恐病而懼死。憂心忡忡,惶惶不可終日。

  2.5 行為退化,依賴性增強。主要表現為自己能干的事也不願去做,過度依賴別人的照顧,時常以種種不適引起別人關注,希望得到他人的重視。行為表現幼稚,導致生活能力退化。

  3 老年人的心理保健措施

  3.1 用積極的生活延緩衰老。軀體的衰退雖然可以導致心理上的改變,但是這個改變有個體差異。現代科學證明,積極的生活方式可以延緩大腦退化,保持生命活力。積極的生活方式,應該是熱愛生活、享受生活,量力而行的工作、學習與活動。對工作,應視自己的身體情況而定,以沒有緊迫感為原則,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老有所為,老有所用,體現自己對社會、家庭的價值。對學習,應有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學習新知識,可刺激大腦活動,既可豐富自己的知識,又能促進個體的心理適應社會發展,在精神上有所寄托,掃除失落感和空虛感。對活動,可根據身體情況,開展自己喜愛並適合自己的活動,如釣魚、游泳、種花、養鳥、跳舞、下棋、旅游、繪畫、練書法等等。

  3.2 要善於控制、調整情緒。眾所周知,情緒與健康關系十分密切。積極樂觀的情緒,可使機體運動活躍,血糖增加,呼吸、脈搏加快,提高人的腦力勞動效率和耐力,增加抗病能力,促進心身健康[2]。要指導老年人學會控制、調整不良情緒,明了保持愉快、積極、樂觀情緒的重要性,而避免消極的不良情緒,具體方法有訴說、 深呼吸、 聽音樂等。

  3.3 保持晚年家庭關系的和睦。天倫之樂,對老年人十分必要。晚年和子女生活在一起,能避免產生孤獨感,代溝的存在,常導致兩代人的矛盾。對待家庭問題,老年人應保持豁達的態度,子女也要體恤老年人。

  3.4 端正對疾病的態度,積極治療軀體疾病。老年人容易得病,對待疾病切忌焦慮、煩燥、憂心忡忡,甚至神經過敏,而應正確面對,既要重視它,又要藐視它。重視是指用科學的態度積極治療,並主動了解一些自己所患疾病的常識,做疾病的主宰者;藐視是指樹立信心,用頑強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同疾病做斗爭,不為疾病背思想包袱。這種心態,才是戰勝疾病,延年益壽的最佳心態。

  3.5 擴大興趣與交往。老年人適應退休生活的最好辦法,是發展和培養對生活的新興趣、新愛好。把精力用在自己所喜愛的活動上,有事可做,生活才有意義,精神才有寄托。此外,還要走出家門,參與社會交往,加入集體活動,多與人接觸,獲得信息來源,可以保證心理上的青春。

  3.6 合理的飲食結構和適當的體育鍛煉。合理的飲食結構,是保證各種營養需求,提高免疫機能,減少疾病發生的重要條件[2]。合理的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並富有營養為原則,切忌暴飲暴食。食品應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維生素,同時應低脂、低糖,豆類、奶制品、魚、瘦肉、各種蔬菜和各種水果可供選擇。進食前後,要注意情緒衛生,力求心情平靜愉快,切忌愁苦憂慮等不良情緒的干擾。適當的體育活動,既可鍛煉身體,增加機體的靈活性,又可使生活充實有意義,鍛煉最好每周五次,每次半小時。

  3.7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安排生活,起居有序,活動有節,對老年心理健康十分有益。良好的生活習慣應是“三不四要”:即不吸煙、不吃零食、不酗酒;要控制體重、要適足睡眠、要吃早餐、要經常運動[3]。雖然衰老是人生不可避免的客觀規律,但是,衰老的進程是可以人為地減緩的;而講究老年心理衛生,重視老年心理保健,就是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環。

 
養生保健健康飲食老人心理老人疾病老人用品

Copyright © 天天健康網 All Rights Reserved